基于ASAP的散射光双光束干涉仿真浅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物理光学》课程
基于ASAP的散射光双光束干涉仿真
Two-beam-interference——diverging beams
组长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 小组成员:李修哲 张洋洋
安昊 胡琦 黄海章 完成日期: 摘要
光的干涉是物理光学中最重要的现象之一。本文分析了MIT实验视频中的光学原理,提炼了其物理模型。视频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进行分振幅产生两相干光,在接收屏上观察到等倾圆纹。本文记录了利用强大的光学设计软件ASAP对该物理模型进行仿真的过程。
关键词:光的干涉,迈克尔逊干涉仪,ASAP
实验目的与光学原理
【实验目的】
并其中物理光学内容
迈克尔孙干涉仪的结构及其干涉原理
的使用相关程序的编写
仿真迈克耳孙干涉仪观察干涉现象
系统仿真结果与理论干涉结果进行比较
原理】
从氦氖激光器发出的单色光s,经扩束镜L将光束扩束成一个理想的发散光束,该光束射到与光束成45?倾斜的分光板G1上,G1的后表面镀有铝或银的半反射膜,光束被半反射膜分成强度大致相同的反射光 1 和 2 。这两束光沿着不同的方向射到两个平面镜M1和M2上,经两平面镜反射至G1后汇合在一起。仔细调节M1和M2,就可以在E处观察到干涉条纹。G2为补偿板,其材料和厚度与G1相同,用以补偿光束 2 的光程,使光束 2 与光束 1 在玻璃中走过的光程大致相等。
1、等倾干涉条纹
等倾干涉条纹是迈克耳孙干涉仪所能产生的一种重要的干涉图样,如图所示。
当M1和M2垂直时,像M2是M2对半反射膜的虚象,其位置在M1附近。当所用光源为单色扩展光源时,我们在E处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可以看作实反射镜M1和虚反射镜M2所反射的光叠加而成的。
设d为M1、M2间的距离,θ为入射光束的入射角,θ为折射角,由于M1、M2间是空气层,折射率n 1,θ θ。当一束光入射到M1、M2镜面而分别反射出 1 、 2 两条光束时,由于 1 、 2 来自同一光束,是相干的,两光束的光程差δ为
当d一定时,光程差δ随着入射角θ的变化而改变,同一倾角的各对应点的两反射光线都具有相同的光程差,这样的干涉,其光强分布由各光束的倾角决定,称为等倾干涉条纹。当用单色光入射时,我们在毛玻璃屏上观察到的是一组明暗相间的同心圆条纹,而干涉条纹的级次以圆心为最大 因δ 2dconθ mλ,当d一定时,θ越小,conθ越大,m的级数也就越大 。
当d减小 即M1向M2靠近 时,若我们跟踪观察某一圈条纹,将看到该干涉环变小,向中心收缩 因d变小,对某一圈条纹2dconθ保持恒定,此时θ就要变小 。每当d减小λ/2,干涉条纹就向中心消失一个。当M1与M2接近时,条纹变粗变疏。当M1与M2完全重合 即d 0 时,视场亮度均匀。
当M1继续沿原方向前进时,d逐渐由零增加,将看到干涉条纹一个一个地从中心冒出来,每当d增加λ/2,就从中间冒出一个,随着d的增加,条纹重叠成模糊一片,下图表示d变化时对于干涉条纹的影响。
2、等厚干涉条纹
若M1不垂直M2,即M1与M2不平行而有一微小的夹角,且在M1与M2相交处附近,两者形成劈形空气膜层。此时将观察到等厚干涉条纹,凡劈上厚度相同的各点具有相同的光程差,由于劈形空气层的等厚点的轨迹是平行于劈棱 即M1与M2的交线 的直线,所以等厚干涉条纹也是平行于M1与M2的交线的明暗相间的直条纹。
当M1与M2相距较远时,甚至看不到条纹。若移动M1使M1与M2的距离变小时,开始出现清晰地条纹,条纹又细又密,且这些条纹不是直条纹,一般是弯曲的条纹,弯向厚度大的一侧,即条纹的中央凸向劈棱。在M1接近M2的过程中,条纹背离交线移动,并且逐渐变疏变粗,当M1与M2相交时,出现明暗相间粗而疏的条纹。其中间几条为直条纹,两侧条纹随着离中央条纹变远,而微显弯曲。
随着M1继续沿着原方向移动时,M1与M2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条纹由粗疏逐渐变得细密,而且条纹逐渐朝相反方向弯曲。当M1与M2的距离太大时,条纹就模糊不清。下图表示M1与M2距离变化引起干涉条纹的变化。
视频分析与仿真思路
【视频分析】
】
对于该实验,参考示例的视频,可确定相应的设计及编程思路:设置器件于合适的初始位置,后续操作只需在初始设置的基础上做一些调整与改变。
器件的初始位置设置。首先,利用格子光源产生平行光,经过一透镜后诸多光线以不同的方向入射到半反半透透镜,一部分光线反射照射到M1(参见上页实验仪器装置图),剩余部分光线透射后正入射到M2,反射后经过半反半透透镜。因此需要先做出一个半反半射透镜;再设计M1和M2,根据实验原理,M1和M2’ 即M2的像 平行,因此M1和M2需设计为相互垂直。同时有平行光经半透半反后垂直入射到M2可令M2处于平行于Y的方向,以便于其他器件方位的确定,即:平行光源水平入射到平行于Y方向的透镜,半反半透透镜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