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的和平利用与国民经济的发展.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核能的和平利用与国民经济的发展
张伟星
我国核能的利用在上个世纪中叶以前是一片空白。1950年组建
了核能研究机构,到了1954年,我国的地质工作者在广西找到了发
展核能所必须的铀矿资源苗头。随后陆续建设了我国的核燃料循环
年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1年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试航。
我国在“两弹一艇“成功试验的基础上,适时地转入了核能的和平
利用,发展我国的核电技术和核应用技术。
一、 我国核能和平利用现状
(一)我国核电发展现状
周总理早在1970年就提出要搞核电站。通过中国核科技工作者
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8套核电机组正
在运行,有3套机组正在建造。1985年3月20目中国的第一座自
主设计和建造的核电机组——秦山核电站在浙江海盐开工,1991年
12月15日首次并网发电,从而开创了中国大陆核能发电的辉煌历
史,并成为世界上第七个具备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调试和自
主运营管理核电厂的国家。2002年2月6日,我国自主设计的60
万Kw的秦山二期核电站第一套机组也已并网发电,实现了采用30
万Kw标准回路,揭开了我国商用核电站运行的历史。在秦山建设
的从加拿大引进的装机容量为2×70万千瓦的重水反应堆核电站也
分别在2002年和2003年发电。座落在广东的从法国引进的两套2
年和2002年并网发电。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的秦山二期核电站第二套
60万Kw机组,和在江苏连云港建设的从俄罗斯引进的2×100万
Kw的田湾核电站,将在2004年和2005年建成发电。到2005年,
中国大陆核电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870万Kw。
从我国的第一套核电机组——秦山30万Kw核电机组并网发电以
来,到目前为止,我国核发电总量大约为1500多亿千瓦时,为我国
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我国核燃料循环工业现状
核能的和平利用离不开核燃料循环工业。我国在20世纪50年
代就开始了核燃料循环工业的建设工作,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
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具备的,包括核燃料进入反
应堆前的制备,和在反应堆中燃烧及以后的处理的整个过程的完整
的核燃料循环工业系统。
我国经过铀矿的普查勘探。已经提交了花岗岩型、火山岩型、
砂岩型和碳硅泥岩型为主的相当可观的铀资源。在二十世纪的后期,
开展了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找矿工作,现在已经落实了铀的资源基
地,并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图1 我国各种类型铀储量比例
我国的铀矿的采冶,即铀矿床的开采和精制。生产出了一定数
量的天然铀,满足了我国核能和平利用的原料需求。同时目前采用
了铀的地下浸出、铀的堆浸和原地爆破浸出新工艺,大大降低了采
矿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保护了生态环境。
表1 我国地浸采矿与常规采矿对比
常规采矿 地浸采矿
I生产能力 1 4
|劳动生产率 l 20
}生产成本 1 0.47
矿山建设投资 1 0-35
生产吨铀金属产生的固体废物 n吨 1—2Kg
我国的铀的同位素分离,是将铀转换以后,采用气体扩散方法
或离心分离方法将235u和2”u分离,以达到浓缩2u的目的。目前,
我国已完成由扩散法向离心法的过渡。采用气体离心法后,其单位
分离功耗电大大降低,它只是气体扩散法的5%,单位分离功成本下
降了75%,从而我国的浓缩铀工业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我国的核燃料元件制造,是将铀同位素分离后的低浓铀再经还
原转化而制造成燃料元件和组件。到目前为止,我国己具备了高质
量地生产30万Kw、60万Kw和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厂燃料组件
的能力,实现了小型、中型、大型核电站燃料元件的系列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