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侧重信息筛选与概括的阅读 专题二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的总策略是政府与居民形成合力,使垃圾分类的各个环节配套衔接,从而使生活垃圾分类高效运行。在第3段,分别从居民和政府两方面阐述了各自的做法。在思路上作者先总说配套衔接,再分说居民和政府,最后总说合力。 在回答上,一是概括。有三个小点,第一是居民与政府配合,形成合力,使各环节配套衔接;第二是居民的做法,如提高认识,学会分类方法,努力践行等;第三是政府的做法,包括国家与各地方政府,如制定政策、法令、措施,落实主体责任,做好体系建设等。二是语言表达。要把主语说具体,说明白,使词句意思表达得准确清楚。如提高认识,可以说成居民提高自己的认识,可以说成提高居民的认识,意思差别就大了。答案有两个要点:居民和政府。 形成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归类:分角度概括题 对应考点:C—(2) ①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②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 答案 三、(2017·全国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的7 955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7.2亿人次,13年间增长了8倍。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2014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 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 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201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 材料二: 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2001~2014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下图: [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 (2015~2016)》] 注:计算或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材料三: 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每年接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人要参观北京的博物馆。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 (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 1.快速浏览,找出中心话题。 答案 整体阅读·(约6分钟) 答案 现在博物馆如何服务于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 2.阅读三则材料,确定各则材料的侧重点。 答案 材料一:博物馆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材料二:博物馆事业增加值。 材料三: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影响。 3.关注文本出处信息,了解文体类型及暗示信息。 答案 (1)文本出处信息 材料一: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 材料二: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 材料三: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 (2)信息: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