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神经系统的功能.doc

发布:2017-01-01约1.27万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神经系统的功能 神经系统直接调节或控制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 神经系统通过调节或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来影响、调节机体各部分的活动。 1、神经元结构和功能 突起 树突:多条,短而呈树枝状分布——接受信息(刺激)传入,并产生兴奋传给细胞体 轴突(神经纤维):一条,长而少分枝——将信息(兴奋)传出细胞 胞体:含有细胞核 神经元:收到刺激产生兴奋(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出去;分泌激素,将神经信号转变成体液信号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1.基本结构: 神经元 胞体 突起 树突 轴突 轴丘与始段 神经纤维(有髓、无髓) 神经末稍(突触小体) 基本结构与功能 ⑴胞体: 接受、整合信息部位 ⑵树突: 接受、传导信息部位 ⑶轴突 轴丘与始段: 产生AP的部位 神经纤维: 传导信息(AP)部位 神经末梢:(突触小体) 释放递质或分泌激素(下丘脑)部位 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蛋白质合成——胞体 轴浆运输——双向 顺向:快于逆向,运输递质囊泡等 逆向:对蛋白质合成起反馈调节作用 3、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神经末梢能释放某些营养因子,调整所支配组织代谢,如:神经死亡引起肌肉萎缩 (二) 、神经元的功能分类: 1)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连接感受器 2)中间神经元(联合神经元):数量巨大 3)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连接效应器 根据神经元对效应器产生的效果分:兴奋性神经元,抑制性神经元。 (三) 、神经纤维的分类 (1)根据电生理学(速度、波形)的特性分类: A(α,β,γ,δ)、B、C 三类(多用于传出神经的分类) (2)根据纤维直径和来源分类: Ⅰ(a,b)、Ⅱ、Ⅲ、Ⅳ 四类(多用于传入神经的分类) (1)胶质细胞的特征 有突起,无轴突 不形成突触连接,但普遍存在缝隙连接 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星形胶质细胞膜上存在多种神经递质受体 (2)胶质细胞作用: 支持和引导神经元迁移 修复和再生作用 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稳定细胞外的K+浓度 参与某些活性物质的代谢 形成髓鞘和屏障的作用(少突胶质细胞) 免疫应答作用 (小胶质细胞) 干细胞功能,形成神经胶质细胞核神经元的前体细胞 (室管膜细胞)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环路 (一)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1)单线式联系 是指一个突触前神经元仅与一个突触后神经元 发生突触联系。 (2)辐散和聚合式联系 辐散式联系是指一个神经元可通过其轴突末梢 分支与多个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 聚合式联系是指一个神经元可接受来自许多神 经元的轴突末梢而建立突触联系。 (4)神经元的韵律活动 神经元间交替兴奋和抑制形成的韵律活动,这些韵律通过中枢模式发生器来实现。 举例:屈肌和伸肌运动神经元韵律活动交替发生 (二)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 神经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做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是神经系统最为基本的功能。 反射活动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完整的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三)反射活动的协调 1.诱导:正诱导、负诱导、交互抑制 2.最后公路原则 3.大脑皮质的协调作用 4.反馈:生理意义在于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一、运动神经元及其活动的调节 (一)脊髓的α和γ神经元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α 神经元 胞体较大,直径≥70 μm。其轴突 支配梭外肌 γ神经元 较小,胞体直径约35 μm。分散在神经元 间,支配梭内肌,兴奋性较高,常持续放 电调节肌梭敏感性。 运动单位 (motor unit):一个运动神经元和由它的轴突末梢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 运动系统的功能单位 肌肉本体感受器:肌梭和腱器官 1. 肌梭 肌肉长度感受器 肌梭=梭内肌纤维:直径 100μm,长约 10 mm 支配的肌梭的感觉传入神经纤维: Ⅰα类纤维,12-20μm 感受螺旋状末稍兴奋; Ⅱ类纤维,4-12 μm 感受花枝状末稍兴奋, 传入冲动兴奋同一肌肉的α神经元。 支配的肌梭的运动(传出)神经纤维:γ神经元 动态γ运动轴突 (dynamic γ motor axon) 静态γ运动轴突 (static γ motor axon) α和 γ的协同活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