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麦克风阵列的语音增强算法概述_丁猛.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于麦克风阵列的语音增强算法概述
200433
【摘 要】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自适应波束形成是现在广泛使用的一类麦克风阵列语音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语音通信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传递 增强方法。最早出现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是 1972 年由
信息沟通不可缺少的方式。近年来,虽然数据通信得到了迅 Frost 提出的线性约束最小方差(Linearly Constrained
速发展,但是语音通信仍然是现阶段的主流,并在通信行业 Minimum Variance,LCMV)自适应波束形成器。其基本思想是
中占主导地位。在语音通信中,语音信号不可避免地会受到 在某方向有用信号的增益一定的前提下,使阵列输出信号的
来自周围环境和传输媒介的外部噪声、通信设备的内部噪声 功率最小。在线性约束最小方差自适应波束形成器的基础上,
及其他讲话者的干扰。这些干扰共同作用,最终使听者获得 1982 年 Griffiths 和 Jim 提 出 了 广 义 旁 瓣 消 除 器
的语音不是纯净的原始语音,而是被噪声污染过的带噪声语 (Generalized Sidelobe Canceller, GSC),成为了许多算
音,严重影响了双方之间的交流。 法的基本框架(图1)。
应用阵列信号处理技术的麦克风阵列能够充分利用语音
信号的空时信息,具有灵活的波束控制、较高的空间分辨率、
高的信号增益与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等特点,逐渐成为强噪声
环境中语音增强的研究热点。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
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许多科学家都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工作,并且已经应用到一些实际的麦克风阵列系统中,这些
应用包括视频会议、语音识别、车载声控系统、大型场所的
记录会议和助听装置等。 1
文章将介绍各种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算法的基本原理,
广义旁瓣消除器是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应用最广泛的技
并总结各个算法的特点及存在的局限性。
术,即带噪声的语音信号同时通过自适应通道和非自适应通
(二)常见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方法
道,自适应通道中的阻塞矩阵将有用信号滤除后产生仅包含
1.基于固定波束形成的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
多通道噪声参考信号,自适应滤波器根据这个参考信号得到
固定波束形成技术是最简单最成熟的一种波束形成技
噪声估计,最后由这个被估计的噪声抵消非自适应通道中的
术。1985 年 美国学者 Flanagan 提出采用延时-相加
噪声分量,从而得到有用的纯净语音信号。
(Delay-an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