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下的农企发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经济增长下的农企发展
摘要:蔬菜种植、配送面临劳动力不足,生产效率低,利用cpi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的机会迫使传统企业做出产业结构上的调整,同时利用好各种融资渠道和政策上的优惠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蔬菜种植 科技发展 成本控制 资本运作
中国历来是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每一次农业科技的进步都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以占全世界7%左右的现有耕地面积养活着占全世界19%的人口,没有农业科技的进步如何养活这么庞大的人口。
新中国建立以来,“五年计划”中农业发展的目标从社会主义建设逐渐转变为现代化建设,即使农业科技发展了这么多年,现实是目前许多地方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笔者因工作关系探访了北方多个蔬菜种植生产基地,下文中就以我国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山东省寿光市为例,整个蔬菜种植生产过程需涉及耕地,播种,洒水,施肥,收割,包装(仅限于净菜配送)等方面,但目前即使寿光规模较大的蔬菜种植基地也无法达到较高的自动化程度,生产过程主要还是依靠人力。
很难想象,整个蔬菜种植过程中,除了耕地基本已经使用机械代替原始的耕种方式,洒水使用灌溉系统,其他如播种,施肥,喷洒农药,以及收割等步骤主要还是依靠人工或者半人工的方式来完成。经常在电视中播出的某些高科技含量的蔬菜生产方式整个行业中的实际存在比例还是比较小的,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主要还是以普通的种植户为主,整个产业链中,主要存在两种销售方式:一种是以农贸市场为销售平台,这种方式是较为传统的一种方式,提供的蔬菜都是未经过加工的,主要是供应给食堂,饭店或者由菜贩批发后再去零售。
第二种是以大卖场为平台,也是现在城市中蔬菜的主要销售方式,卖场内的蔬菜是由供应商提供,供应商的蔬菜来源一般并不是由供应商本身的企业种植,而是企业向其所在地周围的农户收购而来,之后进行再加工,最后就是我们在卖场看到的清洗干净的和包装好的净菜。
但是无论通过哪种平台,其菜源实质上大多是散农供应,而散农种植的特点就是生产技术含量不足,自动化程度低。目前,在当地的农机合作社可以租借到的设备比较有限,一般来说只有耕地拖拉机,插秧机,喷洒设备,抽水泵等少数设备可供有偿租借,然而自动化程度不仅决定着生产能力,更加意味着劳动力能否可持续发展。笔者走访的寿光多处蔬菜种植地,几乎没有看到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从事此工作,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工作的质量也不断提高,对于收入低,工作累的农业,年轻人宁可去城市中拼搏来的更有机会,留下来的都是些种了一辈子地的中年人甚至老人,如何使得此行业后继有人,将会是未来二十年内这一环节急需解决的问题,那么首先可以从降低劳动强度开始,如果再考虑到生产效率的问题以及解决销售旺季招不到工的问题,则使用机械化,自动化将会是企业主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接下来如何推动机械化的进程就凸显出来了,单靠政府拨款显然无法长期的维持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日常维护的开支,虽然农机合作社能够出租一些设备,但是普遍看来种类过于简单,主要种类还是在上文所提到过的几种,对于农户的生产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还不够完全,特别是在农忙时候,设备的租借经常供不应求,还有很多工作必须依靠人力来完成,有时更是需要外出打工的家庭成员请假或者辞职回家帮助农忙,实际上这种情况对于家庭收入来说也是一种损失,如果有大量的自动化设备能够投入到生产中去,就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和人工需求,但是购买设备的一次性投入并不是普通农民或者一般性蔬菜种植企业能够承受,那么农机租凭公司的孕育而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种公司目前已经存在于少数地区,通过提高自动化程度来大大降低人工的需求,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流失,人员管理难度增加等方面的背景之下,这种企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如何吸引更多的企业从事于这样一个能够推动农业发展的新兴产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资金的问题由为重要。购买先进设备需要大量资金,除了银行提供低息贷款以外,也可以尝试从需要租借设备的农民和中小企业方面融资,之后再以优惠租金的方式折算。
种植行业的下游是蔬菜加工企业,也就是卖场的供应商,由于我国近两年cpi持续走高,用工成本的持续上升,原材料成本上升,农村劳动力流失,特别是春节、长假期间,产品的需求量同供给量严重失衡,蔬菜加工企业经常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拿得到订单,但是招不到工人,无法完成预订生产目标,进而违反合同,企业管理者吃过亏之后索性就是不多接订单,特别是春节期间,员工忙碌了一年,大多需要回家探亲,有些更是干脆离职。
一般来说农产品生产省市都是劳动力输出地区,这些地区人口有限,本地的临时工也很难招到,即使招到也必须给予相对较高的薪水。经了解,目前寿光地区一个普通蔬菜加工工人的薪水支付水平已经达到了2000~2500元/月,春节长假期间更是超过3000元/月,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