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动生理学看超级马拉松-跑者广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從運動生理學看超級馬拉松;;超級馬拉松的寫照;超級馬拉松;高偉峰醫師強調,選手參賽前應先做過運動心電圖檢查,以免有潛在心臟病危險而不自知,另外,患有低血鈉或正在感冒、發燒時,也都不宜參賽。 ;去年即有二名選手的CK值上萬;其餘選手平均6910 IU/L(全距1347-14789 IU/L)。
如此高水平之血清CK值有可能是因為活動肌群高度缺氧、肌纖維受損、兒苯酚胺釋放及組織發炎等原因所致。 ;去年有一位選手領獎後暈倒送醫。國際超級馬拉松總會技術委員,東吳大學資訊系之郭豐州教授,當場說此種領獎台上暈歇之機率即使其他地方也有三分之一。
;純粹跑步的比賽;超級馬拉松;超級馬拉松的能量系統;影響運動能源的因素;運動時提供能源的三大系統; (1)無氧的磷化物系統
ATP與CP(合稱磷化物)之水解。
用於爆發力之運動。
(2)無氧的乳酸系統
醣的無氧分解,堆積乳酸。
用於一兩分鐘之激烈活動。
(3)有氧系統
脂肪、醣與蛋白質之有氧分解。
用於長時間之耐力運動。
;體內有多少能源可以使用呢?;跑超級馬拉松需要多少大卡的能量呢?;根據Margaria等人(1963),Costill等人(1969) ,Pugh等人(1967)的研究,平地賽跑每公里的總能量消耗不變,總能量消耗與速度無關。
跑步的能量消耗:60大卡/公里。
200公里需要的能量
=200 km X 60 kcal/km =12000 kcal
常人一天消耗的能量約2000~2500 kcal;醣類:4 kcal/g
脂肪:9 kcal/g
蛋白質:4 kcal/g
安靜時2/3能源來自於脂肪。
1/3能源來自於醣類。
跑超級馬拉松呢?;跑超級馬拉松使用哪種食物燃料呢?;從生理學觀點;運動強度的生理學指標; 強度 能源來自脂肪
20% VO2max 60%
50% VO2max 40%
運動中補充食物以碳水化合物(醣類)為主。
每一小時補充30~60克 (不能過多)。;運動中水分流失知多少呢?;脫水與運動表現的關係;增加環境溫度與溼度可增加排汗量:
1 公升/小時。
因個別差異,運動型態(尤其是運動強度)的不同,每一小時排汗率可能從相當低到3公升。
如果24小時馬拉松時,每小時3公升,共流失72公升的水分,相當於72公斤。
果真如此,體重當會是負值 !?;??竭運動的脫水狀態,運動員發生蛋白尿(proteinuria)與血尿(haematuria),此兩現象可能導致腎衰竭。運動時,腎血流量減少,低水(hypohydration)與高溫(hyperthermia)更減少了20~30%的腎血流量。一旦腎血流量下降至一定的關鍵值,可能誘發急性腎衰竭。 ;嚴重的低水(hypohydration)與高溫(hyperthermia),肌纖維溶解(rhabdomyolysis)或血球溶解(haemolysis)引起肌紅蛋白(myoglobin)與血紅素(haemoglobin)釋放,也助長腎衰竭(kindey dysfunction)。 ;運動時,與體液及鈉保留相關的腎功能與荷爾蒙發生變化。這可能減少腎血流量,嚴重時威脅生命。
因此,我們必須盡一切可能,維持體液與電解質平衡,以維持血流量,避免低水與高溫現象。;;;在熱環境下,非常長的運動中,水份攝取過多,可能發生低鈉血(hyponatraemia) 。
因此,鈉的供給相當重要。
鈉的濃度該多少呢?
30~50 mmol/L(1.7~2.9NaCl/L) 。
如果運動中無法足夠的補充,休息期應補充,以減少排尿,加快體液平衡之恢復。;飲料中填加碳水化合物,可增加水分的吸收速率,且在超耐力項目運動中,可以作為運動肌肉的能源。
為促進水的吸收,葡萄糖或含葡萄糖的碳水化合物(如:蔗糖、麥芽糖)的量,以3~5%為宜。
高於此濃度,對能的提供或有幫助,有助於維持運動強度,卻不利於水分的吸收。
可在運動中訓練喝水。;水分攝取要領;水分攝取要領;運動中食物的補充;比賽前的飲食策略-肝醣增補;哪些食物比較好呢?;賽前餐之飲食指南;比賽中的飲食;環境溫度的考量;循環與代謝對熱的反應;濕黑球溫度對身體的熱壓力;如何減少熱的威脅呢?;超級馬拉松有冷的威脅嗎?; 結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