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我国主要水土流失地区的防护林体系的构成7.ppt

发布:2018-06-18约1.66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国主要水土流失地区的防护林体系的构成 制作人:xxx 我过水土流失的主要分区 (一)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二)长江中上游丘陵山区 (三)太行山区 (四)东北黑土丘陵区 (一)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1.黄土高原沟壑区的防护林体系   根据近四十年的实践经验,本区防护林体系主要由塬边护塬,塬面护田林网及农桐间作,沟头防护林,沟边护岸林,沟底防冲林,沟坡固坡林构成。并与小片经济林,用材林,薪炭林构成塬面到沟底的步步设防的防护林体系。 (1)塬面护田林网   林网的配置应与修筑宽面梯田和必要的道路相结合,统一规划设计。 (2)塬边护塬林带   塬边是径流汇集,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地带,常造成陷穴,崩塌和滑坡,使塬面农田缩小。 (3)沟头防护林   沟头是径流集中冲刷,崩塌最为强烈的地带。 (4)沟边固岸林   沟边固岸林主要指深入面塬的沟壑两侧岸边造林。 (5)沟底防冲林   径流冲蚀沟底,造成沟底下切,必然引起沟岸两侧的重力侵蚀,使沟壑继续加宽。营造沟底防冲林的目的,是防止其加深和扩大,并处使泥沙沉淀。 (6)固坡林   塬区沟坡的坡度一般在六十度以上,而且以平直斜坡为多。 1.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防护林体系  本区由梁峁顶防护林,荒坡水土保持林,梯田地梗  梗林,沟头防护林,固岸林,固坡林,沟底防冲林与薪炭林,用材林,经济林等构成从岭顶到沟底,与农 林 牧地错综分布,步步设防的防护林体系。  (1)梁峁顶防护林   梁峁顶是径流的起源地,一般地势平缓,面积不大,但是土壤干旱贫瘠,有时兼有风蚀现象。它可以起到拦蓄顶部降水,减轻对下部农田,牧场的冲刷,减免风蚀作用。以灌木为主。  (2)荒坡水土保持林   梁状丘陵和峁状丘陵的坡面,坡耕地外还有一些荒坡。  ( 3) 梯田地梗林   梁峁坡面较陡,梯田一般较窄,在梯田梗上外侧栽种一行灌木,对防冲护田作用很大。  (4)沟头防护林    (5)沟边护岸林  (6)沟底防冲林  (7)固坡林 (二)长江中上游丘陵山区   本区中的大部分为丘陵地区,有低丘,中丘和高丘,一部分地区为丘陵间山地,还有一部分为中,低山地。重点水土流失地区的退耕指数在50%以上,一面蚀为主。  1.山 丘顶部防护林   圆丘状山地,丘顶部一般地势平坦,面积不大,梁状丘的 顶部面积较大,但土壤干旱贫瘠,水土流失严重,顶部一般要 造水土保持林(南方称为“山顶戴帽子”)。  2.梯田坡坎造林  3·荒坡水土保持林   主要在荒坡及陡坡退耕地营造。由于这一地区雨量充沛, 温度和湿度适宜,通过封和早结合的办法,多能形成多层次的 混交林。  4.泥石流地区的水土保持林  5.薪炭林,用材林与经济林 (三)太行山区   太行山区主要由石质山地构成,间有少量的土层 深厚的丘陵和阶地。山地坡度陡峭,土层浅薄,岩石 裸露。该地区的防护林体系为:  1.水源涵养林  2.中低山水土保持林   中,低山特别是低山阳坡立地条件差,应通过人工造林和 封育当地野生乔,灌木树种相结合的办法,培育多种乔灌混交 林。  3.沟底防冲林  4.沟底用材林,经济林及山脚缓坡地经济林 (四)东北黑土丘陵区  该地区水土流失以面蚀为主,由于坡面较长,径流 汇集量大,沟蚀也较为严重。该地区的防护林分为:  1.分水岭防护林   目的是防风蚀和水蚀。较窄的岭脊,营造7~14米的宽 林带;岭顶宽度超过一百米的,在岭脊两侧坡度较陡处营造一 宽15~18米的林带,林带要乔灌混交。 2.水流调节林带  沿等高线设置在土壤侵蚀最强烈的部位上。凸形斜坡,设在 坡的中下部;凹形斜坡,设在坡的中上部;直形斜坡,设在坡 的中部。  3.地梗林   在梯田梗,地梗外营造两行胡枝子。  4.沟壑造林   包括沟头防护林,进水凹形造林,沟边固岸林,沟底防护林,固坡等由于多属浅沟,这几种林种多相互连接,从而较 快地起到固沟作用。          5.片状水土保持林  6.农田防护林带 *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