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九章 第一节 针对训练 测与评.doc

发布:2017-12-22约6.4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为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和反应原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记录了实验现象: ①向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中插入锌片,看到有气泡生成; ②向上述浓度的稀硫酸中插入铜片,没有气泡生成; ③将锌片与铜片上端接触并捏住,一起插入上述浓度的稀硫酸中,看到铜片上有气泡生成,且生成气泡的速率比实验①中快; ④在锌片和铜片中间接上电流计,再将锌片和铜片插入上述浓度的稀硫酸中,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 下列关于以上实验设计及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②说明锌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铜不能 B.实验③说明发生原电池反应时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实验③说明在该条件下铜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D.实验③、④说明该原电池中铜为正极、锌为负极 解析:③中看到铜片上有气泡生成,实质上是Zn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传到了铜片上,由H+得到电子生成了H2,而铜并没有参加反应. 答案:C 2.原电池电极的“正”与“负”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Fe、Cu和FeCl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B.由Al、Cu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C.由Al、Mg和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Al+4OH--3e-===AlO+2H2O D.由Al、Cu和浓HNO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 解析:前两项都按常规,应该是活泼金属作负极;C项中Al能与NaOH溶液反应,作负极.D项中Al在浓HNO3中钝化,而构不成原电池. 答案:C 3.如图所示,铜片、锌片和石墨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番茄里,电流计中有电流通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锌片是负极 B.两个铜片上都发生氧化反应 C.石墨是阴极 D.两个蕃茄都形成原电池 解析:由于蕃茄汁显酸性,Zn和Cu的活泼性不同,且Zn能与H+反应,因此左侧为原电池,右侧为电解池.在左侧,Zn作负极,Cu作正极,在右侧C作阳极,Cu作阴极,故A正确. 答案:A 4.世博会中国馆、主题馆等建筑所使用的光伏电池,总功率达4兆瓦,是历届世博会之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光伏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 B.光伏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C.电流从a流向b D.图中N型半导体为正极,P型半导体为负极 解析:根据图示,光伏电池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A正确,B错误.外电路中,电流从b流向a,C错误.由于电流从P型半导体流出,因而P型半导体为正极,D错误. 答案:A 5.(2010·新课标全国卷)根据下图,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 A.2Ag(s)+Cd2+(aq)===2Ag+(aq)+Cd(s) B.Co2+(aq)+Cd(s)===Co(s)+Cd2+(aq) C.2Ag+(aq)+Cd(s)===2Ag(s)+Cd2+(aq) D.2Ag+(aq)+Co(s)===2Ag(s)+Co2+(aq) 解析:第一图中Cd:Cd(s)-2e-===Cd2+(aq),Co:Co2+(aq)+2e-===Co(s),故B正确;第二图中Co:Co(s)-2e-===Co2+(aq),Ag:2Ag+(aq)+2e-===2Ag(s),故C、D正确,A错. 答案:A 6.(2011·南通月考)下列有关电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CaO+H2O===Ca(OH)2,可以放出大量的热,故可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把其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某原电池反应为Cu+2AgNO3===Cu(NO3)2+2Ag,装置中的盐桥中可以是装有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 C.因为铁的活泼性强于铜,所以将铁、铜用导线连接后放入浓硝酸中,若能组成原电池,必是铁作负极,铜作正极 D.理论上说,任何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 解析:A项,CaO+H2O===Ca(OH)2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B项,会发生反应:KCl+AgNO3===AgCl↓+KNO3,生成的AgCl会使盐桥的导电性减弱,所以不能使用KCl溶液,可换成KNO3溶液,B项错误;C项,由于铁遇到浓硝酸会发生钝化而生成致密氧化膜,故该组合不能构成原电池.所以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 7.(2011·汕头模拟)镁及其化合物一般无毒(或低毒)、无污染,且镁原电池放电时电压高而平稳,使镁原电池越来越成为人们研制绿色原电池的关注焦点.其中一种镁原电池的反应为xMg+Mo3S4MgxMo3S4;在镁原电池放电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g2+向正极迁移 B.正极反应为:Mo3S4+2xe-===M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