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童谣,ipvr儿歌童谣,ipvr.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本模式的核心概念是“儿歌识字教学法”。是指在识字教学课堂中,以儿歌的形式教学生字,让学生借助儿歌更快更易地记住生字,并注重引导、教会学生通过编儿歌来识记生字的一种识字教学方法。而这里的儿歌是广义的,除平常意义上的儿童歌谣外,还包括谜语、顺口溜、口诀等韵律比较整齐的歌诀等。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量大,识字又相对集中,而枯燥单调的集中识字,学生缺少兴趣且识字效率低。《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识字,而口诀儿歌就是其中的好方法。儿歌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深受广大儿童喜爱。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而在识字教学上借助儿歌、自编儿歌来记忆生字字形,能大大提高学生识字的有效性。因此,小学低年级进行“儿歌识字教学法”的实践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低段识字课上,识记字形往往有多种方法,比如:图形记忆法,故事记忆法,游戏记忆法,谜语记忆法,这些记字的方法都能用儿歌的形式编出来。学生边念儿歌边记字形,就能记得又快又准。在儿歌这种体裁的识字课上,用歌诀的方式记忆字形,既教给学生记字的方法,又能使琅琅上口的节奏与文本节奏相契合,整个课堂会更富有儿童情趣。浅谈生字童谣创编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作用
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谜,所以古人早就有这样精辟的论述:人生聪明识字始。《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然而,放眼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人教版新课本生字识字量大,仅一年级的教材就要求学生会认识汉字950个,有的字在以前的教材中要三、四年级才出现,结构复杂难记,而大部份教师识字教学方法单一,经常开展多抄多练等复习性的教学,缺乏趣味性,许多孩子感到吃力、乏味,潜意识里总认为学习语文太难,学习缺乏兴趣,常常处于被动接受,尽管老师借助各种多媒体课件来吸引他们,让大部分学生能在被动状态下达到或接近教学要求,但学生的创新思维等各方面能力得不到培养,学生的学习也机械被动。
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顺利通过识字关呢?那就需要师生创编出琅琅上口的生字童谣加以辅助教学,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没有活动不成教育。”新课程提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而童谣是童年的诗,是童年生活的一部份,可以说没有童谣就没有童年。陶行之就在教学中为孩子们编了许多顺口溜,让孩子们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美国科学家斯佩认为:编写童谣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对开发右脑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左右脑同时开发,才能大大提高人的智慧、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型人才;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陈会昌教授、著名儿童诗人高洪波等同样对在学生中编唱童谣给予了肯定。他们认为:童谣表现了当代孩子智商高、会观察、语言幽默,心灵健康的特点,表现了他们健康的生活态度。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快乐识字,加强阅读能力”在教学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
基于以上思考,为了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民主的氛围中主动探究,自主识字,充分体验到“编童谣,学语文”的快乐,进而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校于2010年6月,把二年级8个班做为实验班级,在8个班中广泛开展“生字童谣创编”实践活动,即每一个单元上完后,教师就要求学生根据这一单元的生字,每人创编生字童谣,收集上来后,对学生们的童谣进行修改、完善,再此基础上,对这些生字进行评价,并把这些优秀的生字童谣分单元编成小报,让学生反复诵读。此外,教师们还通过生字童谣收集、童谣手抄报编辑、童谣游戏、童谣传唱、童谣评选等活动,展示生字童谣的魅力,在学生中掀起了创编生字童谣的高潮。在创编与实践中,同学们巩固了所学的生字,提高了学习兴趣,师生各方面素养也有了很大提升。
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开展生字童谣创编教学中,由于儿歌本身具有语言美、音韵美、内在美的特点,适应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再加上教师精心设计、组织教学,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校213班的老师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学生创编生字童谣时说:“这是我第一次尝试这样的教学方式,这样的生字教学,转变了我以往的乏味授课形式,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识字效果很好,有了展示的机会,学生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