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3第九章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ppt

发布:2016-08-19约3.77千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平衡溶解度测定曲线 注意事项: 两种溶解度测定温度 低温(4~5℃)和体温(37 ℃) 如考察pH值对溶解度影响 应使用酸性和碱性两种溶剂系统; 应恒温搅拌并考虑药物达到溶解平衡时间; 取样温度与测试温度一致 滤除未溶药物 药物离子的水合作用与离子性质有关,阳离子和水之间的作用力很强,通常,药物的溶剂化会影响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溶剂通过降低药物分子或离子间引力,使药物分子或离子溶剂化而溶解,是影响药物溶解度的重要因素 极性溶剂可使盐类药物及极性药物产生溶剂化而溶解。 VB2 Ⅰ型 60mg/L;Ⅱ 型 80mg/L ;Ⅲ 型 120mg/L 无定型溶解度 和溶解速度 水合物无水物有机化物(琥珀磺胺嘧啶) 二 、药物的溶解速度 3 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 四、药物溶液的黏度 二、药物溶液的pH值与pKa值测定 1.生物体内的不同部位的pH值 血清、泪液 pH 7.4; 胰液pH值约 7.5~8.0; 胃液pH值约 0.9~1.2; 胆汁pH值约 5.4~6.9; 血浆pH 7.4; 血液pH值7.0或7.8会引起酸中毒或碱中毒,应避免将过低或过高pH值液体输入体内。 2.药物溶液的pH值 注射液pH值应在4~9范围内,否则将引起疼痛和组织坏死; 滴眼液的pH值应为6~8。 应考虑pH值对药物稳定性与药物溶解性的影响 (二)药物的解离常数 解离常数测定常采用电导法、电位法、分光光度法、溶解法等。 强 碱 极弱酸 12 中强碱 弱 酸 7~12 弱 碱 中强酸 2~7 极弱碱 强 酸 2 碱性强度 酸性强度 pKa 药物的酸碱度按pKa值可分为四级 三、药物溶液的表面张力 药物溶液的表面张力,直接影响药物溶液的表面吸附及粘膜上的吸附,因此,对于粘膜给药的药物溶液需要测定表面张力。 测定方法: 最大气泡法 吊片法 滴重法 * * 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 第二篇 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表面活性剂 制剂的稳定性 粉体学基础 流变学基础 药物制剂的设计等 第九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以溶液状态使用的制剂 溶剂选择条件: 1.对药物具有较好溶解性和分散性; 2.化学性质稳定,不与药物和附加剂发生反应 3.不影响药效的发挥和含量测定; 4.毒性小、无刺激、无不适臭味 1 药用溶剂的种类及性质 一、药用溶剂种类 水 非水溶剂 理化性质稳定,有很好的生理相容性。极性大的有机药物、生物碱、盐类等。 醇类与多元醇;醚类;酰胺类;酯类;植物油类;亚砜类。 溶剂按介电常数的大小分: 极性溶剂 : ①水; ② 甘油; ③ 二甲基亚砜 半极性溶剂:④乙醇; ⑤丙二醇; ⑥聚乙二醇; 非极性溶剂 :⑦ 脂肪油; ⑧ 液体石蜡; ⑨ 乙酸乙酯 二、药用溶剂性质 溶解度参数(solubility parameter) 介电常数(dielectric constant) e = C/C0 表示在溶液中将相反电荷分开的能力,它反映溶剂分子极性大小 介电常数大,溶剂极性大,介电常数小,极性小 表示同种分子间内聚力,也是表示分子极性大小的一种量度。 di越大,极性越大。 内聚能 液态时摩尔体积 di = (△Ei/Vi)1/2 = [ △Hv-RT)/Vi]1/2 两组分di越接近,越能互溶。由于整个生物膜的?i平均值(21.07±0.82与正辛醇的?i值(21.07)接近,因而正辛醇常用来模拟生物膜相求分配系数的一种溶剂。 2 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 一、药物的溶解度 (一)药物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2005《中国药典》:药物溶解度有七种提法:极易溶解、易溶、溶解、略溶、微溶、极微溶解、几乎不溶或不溶 莫克索引、各国药典、理化手册 《默克索引》世界著名有关化学物质、药品及生物制品百科全书。数据库中每一条记录评述一种单一存在化学物质或一组非常密切相关的化合物。记录内容包括:分子式、分子量、标准化学名称(包括CAS采用的名称)、普通名称和俗名、商标及其拥有者、公司代码、CAS(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登记号、物理和毒理数据、治疗应用、商业应用等。文献类型包括化学文献、生物医学文献和专利文献。 默克索引是查找化学品、药物以及生物化学品信息的首选。 (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1.特性溶解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