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会计电算化概述.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级会计电算化;初级会计电算化;第一章 会计电算化概述;第一讲 会计电算化简介;(二)会计电算化的服务层次和提供信息深度分类:
;(三)会计信息化
会计电算化解决的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工作的相关问题。----提供信息
会计信息化是指会计工作与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即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网 络技术,更好地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极大地提高会计工作的效能和水平。----使用信息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工作。;(一)???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
1.时间:20世纪80年代起步(掌握)
表现:(实验试点)阶段
(理论研究)阶段
2.特征:这时期的会计核算软件,实质上是将电子计算机作为一个高级的计算工具用于会计领域。其基本特征是采用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开发企业自身的“账务处理系统”。
确定了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制度和标准。
3.目标与缺点:
目标:为了让会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劳动 效率和信息输出速度,并没有主动将其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缺点: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容易造成电算化会计数据资源的浪费,也无法使实现电算化的会计信息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在企业内部造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二)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
1.时间:20世纪90年代
2.特征:企业积极研究对传统会计组织的业务处理流程的重新调整,从而实现企业内部以会 计核算系统为核心的信息集成化,在企业组织内部实现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一体化。
3.事件:企业开始将单项会计核算业务电算化整合、扩展为全面电算化,将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与企业连接起来。
4.财政部印发《关于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系列规则制度(多选);(三)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
1.事件:2006.2.15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
2.特征:
(1)借助会计准则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渗透融合,企业具备优化重组其管理流程的能力;
(2)企业开始建立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
(3)完成了由单机应用向局域网应用的转变。
(4)虽然出现了会计信息系统和ERP的概念,但其实质仍停留在会计电算化阶段,即构建会计信息系统的初中级阶段。
;(四)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
1.时间:2008年6月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我国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阶段性成果,是我国企
业内部控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事件:发布者---六部委(财政部、审计署、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资委)
3.特征:
会计控制已难以应对企业面对的内外部风险,会计控制必须向全面控制发展。
传统的会计软件已不能完全满足单位会计信息化的需要,逐步向与流程管理相结合的ERP系统方向发展。
构建与内部控制紧密结合的ERP系统,将企业的管理工作全面集成,从而实现会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信息化。
4.发展:
财政部研究会计信息化的社会平台,以方便会计信息化提供会计信息的再开发和利用---可扩 展业务报告语言(XBRL) 一种基于互联网、跨平台操作、专门应用于财务报告编制、披露和使用的计算机语言。
2008年11月,中国会计信息化委员会暨 XBRL中国地区组织正式成立,标志中国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四川;四川;4、“会计电算化”一词源于()
A1981 B1974 C1989 D1993;第二讲 会计核算软件;一、会计核算软件的概念和演进
(一)会计核算软件的概念
概念:指专门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包括采用各种计算机语言编制的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程序。
注意:凡是具备相对独立完成会计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功能模块的软件,如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核算、工资核算软件等,均可视为会计核算软。
企业应用的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软件中用于处理会计核算数据部分的模块,也属于会计核算软件范畴。
;(二)会计核算软件发展的三个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
作用:模仿手工会计数据处理的方式和程序,应用于会计业务的单项处理(解决数据量大、计算简便但需多次重复的单项会计业务); 例如工资计算、固定资产核算等
特点:
(1)各个单项的会计核算软件并没有实现系统的集成;
(2)会计业务之间彼此不能连贯执行、会计信息不能共享、会计工作效率提高不明显。 ;缺点:只是企业会计部门专用的信息系统,物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