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欣赏的道路上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探索之27先学后导27教学.docx
走在欣赏的道路上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探索之27先学后导27教学
??摘要:小学美术欣赏课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先学后导的教学理念,对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进行探索。阐述了先学后导教学模式在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了教学目标的设定、先学任务的设计、教学过程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要点,旨在通过该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走在欣赏的道路上,感受美术的魅力。
一、引言
小学美术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索。先学后导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先学,让学生在课前自主探究知识,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这种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实施先学后导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二、先学后导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价值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先学任务的设计往往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当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完成先学任务,如收集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资料、初步分析作品特点等,会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先学后导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学会如何自主查阅资料、观察分析作品、总结归纳知识等,长期坚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学生在课前已经对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上他们能够带着问题和思考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和互动,与教师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
(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理解各不相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小学美术欣赏课先学后导教学目标设定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类型美术作品的基本特点和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2.掌握一定的美术欣赏方法,如从构图、色彩、造型等方面欣赏作品。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美术作品的美感和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收集、整理美术作品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2.在自主观察、分析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经历小组讨论、交流分享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的情感。
2.引导学生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拓宽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认同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美、创造美。
四、小学美术欣赏课先学后导先学任务设计
(一)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先学主题
例如,在欣赏中国传统民间美术时,可以设定探寻中国民间美术的魅力为主题;在欣赏世界著名油画时,设定走进世界油画大师的作品为主题。主题要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能够引导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展开自主学习。
(二)设计具体的先学任务
1.收集资料任务
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书籍、参观美术馆等方式,收集与先学主题相关的美术作品图片、文字介绍等资料。例如,在探寻中国民间美术的魅力主题下,让学生收集剪纸、年画、刺绣等民间美术作品的资料,并了解其产地、制作工艺、寓意等。
2.观察分析任务
让学生自主观察收集到的美术作品,从构图、色彩、造型等方面进行分析。如分析一幅油画作品的构图是对称式还是均衡式,色彩的搭配给人什么样的感受,主体造型有什么特点等。
3.思考探究任务
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比如在欣赏中国传统山水画后,问学生画家是如何通过画面表达自己的心境和情感的;在欣赏西方现代艺术作品后,问学生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文化背景。
4.创作体验任务
根据欣赏的内容,安排一些简单的创作体验任务。如欣赏完民间剪纸后,让学生尝试剪一幅简单的图案;欣赏完手工编织作品后,让学生用彩绳编织一个小饰品等,让学生在创作中进一步感受美术的魅力。
(三)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
1.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源链接,如美术网站、在线美术馆的网址,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美术书籍。
2.给学生提供一些观察分析的方法指导,如画图辅助分析构图、用色彩知识解读作品色彩等。
3.引导学生如何筛选和整理收集到的资料,避免收集过多无效信息。
五、小学美术欣赏课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