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西方面子理论差异探微.pdf

发布:2017-07-02约1.25万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 1卷第1期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21 No. 1 2008年1月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Jan. 2008 中西方面子理论差异探微 雷玉兰 姚 敏(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 10128) 摘 要:礼貌是日常生活行为中具有道德或伦理意义的一项行为准则,它具有普遍性,为人类所共有。同时礼貌的具体内容 和制约礼貌行为的规则存在着跨文化差异。作为礼貌理论之一的面子理论在中西方情境中自然就有很大差异。 关键词:礼貌;面子论;个体主义;集体主义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礼貌”本身是日常生活行为中具有道德或伦理 掌握在他人手中。要想自己不丢面子,最保险的方 意义的一项行为准则,包括人们为维护和谐的人际 法就是不去伤害他人的面子。因此,人们在交际中 关系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它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 总是使用礼貌语言。 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重要准绳。面子论是一种礼貌 英国人类学家Brown 和Levinson 于1978 年发 现象,其中包括英国学者Brown 和Levinson 建立在 表了一篇题为 《语言应用的普遍现象:礼貌现象》 西方文化基础上的“面子保全论”,它是言语活动中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 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个理论是否在中西方文化 mena)的文章,第一次对礼貌、面子这一问题进行了 中都普遍适用?面子论是否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3] 系统的探讨 。他们调查了英语、墨西哥一种土著语 本文将对中西方不同文化情境中的面子理论差异及 和印度南方一种土著语中的礼貌现象,发现在三种 其成因进行探讨。 毫无关系的文化中,语言使用中的礼貌现象绝非偶 [3] 然,而是一种普遍现象 。他们沿用了Goffman 的 一、中西方文化情境中的面子理论 “面子”概念,提出了“面子保全论”(Face Saving The- (一)西方文化中的面子论 ory)。 英国社会心理学家 Erving Goffman 早在20 世 “面子保全论”首先设定,参加交际活动的人都 纪50 年代就从社会学角度提出“面子”(face)这一概 [4] 是典型人(Model Person)。典型人是“一个具有面 念。他把“面子”界定为“一个人在某一具体交际场 子需求的理性人”,通俗些说就是社会集团中具有正 合中,通过采取言语动作而为自己获得的正面的社 常交际能力的人。典型人所具有的“面子”即是每一 会价值,是按照社会所赞许的属性而创造的自我形 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那种在公众中的“个 [1] 象”。“面子策略”则指人们在交际中所采取的与面 人形象”(the public self-image),它分为消极面子 子相一致的行动,如避免发生尴尬、丧失自尊等。他 (negative face)和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两类。消极 说,人们在交往中无时无刻不涉及“脸面工作”(face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