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企业会计准则培训学习笔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模块: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综述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具体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基本准则,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主要规范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等,基本准则的作用是指导具体准则的制定和为尚未有具体准则规范的会计实务问题提供处理原则;二是具体准则,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38项准则,主要规范企业发生的具体交易或者事项的会计处理,为企业处理会计实务问题提供具体而统一的标准;三是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主要包括具体准则解释和会计科目、主要账务处理等,为企业执行会计准则提供操作性规范。
图1-1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一、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结构如下: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三章 资产
第四章 负债
第五章 所有者权益
第六章 收入
第七章 费用
第八章 利润
第九章 会计计量
第十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十一章 附则
二、具体准则
具体准则共有38项,其中,新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22项,以前制定、现在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16项。具体包括: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6 号——无形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企业会计准则第8 号——资产减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9 号——职工薪酬
企业会计准则第10 号——企业年金基金
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企业会计准则第 12号——债务重组
企业会计准则第 13号——或有事项
企业会计准则第 14号——收入
企业会计准则第 15号——建造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 16号——政府补助
企业会计准则第 17号——借款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 18号——所得税
企业会计准则第 19号——外币折算
企业会计准则第 20号——企业合并
企业会计准则第 21号——租赁
企业会计准则第 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 23号——金融资产转移
企业会计准则第 24号——套期保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 25号——原保险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 26号——再保险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企业会计准则第 28号——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企业会计准则第 30号——财务报表列报
企业会计准则第31 号——现金流量表
企业会计准则第32 号——中期财务报告
企业会计准则第33 号——合并财务报表
企业会计准则第34 号——每股收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35 号——分部报告
企业会计准则第36 号——关联方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企业会计准则第38 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三)分类
1、一般业务准则
主要规范各类企业普遍适用的一般经济业务的确认和计量要求,包括存货、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建造合同、所得税、固定资产、租赁、收入、职工薪酬、股份支付、政府补助、外币折算、借款费用、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年金基金、每股收益、无形资产、资产减值、或有事项、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等准则项目。
2、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
主要规范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的确认和计量要求,如石油天然气开采、生物资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金融工具列报、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等准则项目。
3、报告准则
主要规范普遍适用于各类企业的报告类准则,如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合并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告、分部报告、关联方披露等准则项目。
三、应用指南
(一)概念
2006年10月30日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工作已基本完成。1.财务报告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提升 2.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的定位更科学 企业在不违反企业会计准则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可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对于不存在的交易或者事项可不设置相关会计科目。①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②投资性房地产、③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④债务重组⑤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总体上说,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是适度、谨慎的。
公允价值是否会成为操纵利润的工具?
(一)我国应用公允价值存在的问题
1、公允价值可靠性的问题
2、可操作性问题
3、盈余管理问题
(二)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应用是适度和谨慎的
(三)关于防止利润操纵的若干问题
1、我国适宜于公允价值应用的“土壤”/环境已初步形成
2、我国新准则体系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严格规范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