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试讲.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微观经济学 之需求、供给、均衡讲解
试讲者:樊颖慧
考点1:需求及相关概述
需求表如下所示: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和能够购买一定数量的 物品和劳务(强调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价格(元)
4
3
2
1
需求量
(公斤)
100
150
200
250
需求=意愿+能力
(1)市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价格上升产量下降;价格下降产量上升。需求定理在假设影响消费者行为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才成立;适用于大多数商品,但也有例外。
(2)只适用于某一特定时期,不同时期会有不同差别。
需求函数: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可能的购买量和决定这些购买量因素之间的关系。 D=f (P,T,I ,Pr, Pe)
二、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需求函数
1、消费者偏好(T):对物品和劳务喜欢和愿意消费的程度。偏好增加,曲线右移,即在同一价格下消费更多;偏好减少,曲线左移,即在同一价格下消费更少。
2、消费者收入(I):收入增加,曲线右移;收入减少;曲线左移。
3、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Pr):如替代品,牛肉和羊肉,当牛肉价格上升时,市场对牛肉的需求会下降,进而对羊肉的需求会上升,需求曲线右移;如互补品,汽车和汽油,当汽油价格上升时,汽车需求量下降,汽车的需求曲线左移。
4、预期商品价格( Pe):预期商品价格上升,曲线右移;预期商品价格下降,曲线左移。
●
P↓D↑
●
P↑D↓
●
●
●
●
●
●
●
D↑
D↓
需求量的变动: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需求曲线的移动
●
三、需求水平变化与需求量变化的区别
1、需求量变化:在决定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化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的变化。Q= f (P),表现为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移动。
2、需求水平变化:在商品自身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变化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的变化。 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即在同一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消费和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Q= f ( T,I ,Pr, Pe,N)
考点2:供给及相关概述
供给表如下所示:
供给=意愿+能力
供给: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一定数量的商品和劳务。(强调是能够提供出售的数量)
价格(元)
1
2
3
4
供给量
(公斤)
150
200
250
300
(1)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即供给定理(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时成立)。
(2)供给曲线只适用于某一特定时期,其形状和位置取决于该时期的长短及其他因素。
二、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供给函数 1、技术的变化(V):技术进步使更便宜地生产某种产品成为可能,使厂商在同一价格水平下提供比以前较多的产量,或在比以前较低的价格下提供相同的产量,引起供给曲线右移;反之,供给曲线左移。 2、生产要素的价格水平(M):要素价格下降,成本降低,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移;反之,供给曲线左移。 3、其他商品的价格(Pr ):分为替代品和互补品考虑。 A. 替代品。如,牛肉和羊肉。当牛肉价格上升,羊肉需求量会上升,供给量也会上升,供给曲线右移。 B.互补品。如,汽车和汽油。当汽油价格上升,汽车需求会下降,供给也会下降,供给曲线左移。 供给函数是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供给与决定供给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S=g (P,M,V,Pr) P:为商品自身的价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