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实验室危险废物回收处理PPT-南方医科大学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ppt

发布:2017-04-21约2.74千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室危险废物处理;相关法律法规;2008年8月1日起施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实验室危险废物 900-047-49 研究、开发和教学活动中,化学和生物实验室产生的废物;实验室化学危险废物 分类与收集;一、实验室危险化学废物的分类;2.无机废液类: (1)含重金属废液:由实验室所产生含有任一类之重金属(如铁\钴\铜/锰\铅\银\锌\镁等)的废液 (2)含其他盐类废液 (3)废酸液 (4)废碱液 剧毒类废液: (1)含汞废液 (2)含砷废液 (3)含氰废液 (4)含镉废液 ;化学废液简易鉴定分类原则;二、实验室化学废液的收集;(1)碱系废液收集基准  废液类别:含碱废液。    避免混入之物质废液不可混入下列物质:  1.有机物质。  2.酸性物质。  3.金属。   4.过氧化物。  5.其它对处理过程造成妨碍之物质。;(2)酸系废液收集基准  废液类别:含无机酸废液。    避免混入之物质废液不可混入下列物质:  1.碱性物质。  2.金属。  3.有机物质。  4.混入后会产生有毒气体之物质如:氰化物、硫化 物等。  5.还原剂。  6.氧化剂。  7.爆炸物。   8.溴化物、碳化物、硅化物、磷化物。  9. 其它对处理过程造成妨碍之物质。;(3)非含氯有机物废液收集基准  废液类别:含有机溶剂废液。  避免混入之物质废液不可混入下列物质:  1.酸、碱性物质。  2.强氧化剂如:过氧化物、硝酸盐或过氯酸盐。  3.其它对处理过程造成妨碍之物质。;(4)含氯有机物废液收集基准    废液类别:含氯有机溶剂废液。  避免混入之物质废液不可混入下列物质:  1.酸、碱性物质。  2.强氧化剂。  3.碱金属如钠、钾。  4.亚硫酸二甲酰。   5.塑料、橡胶、涂装。  6.其它对处理过程造成妨碍之物质。;(5)COD (含铬)废液收集基准  废液类别:含COD检验废液。  避免混入之物质废液不可混入下列物质:  1.有机物质。  2.碱性物质。  3.金属、金属盐。  4.还原剂。  5.磷。  6.蚁酸盐、硫酸盐、磷酸盐、次磷酸盐、碳酸盐、蛋白毒、氨、硫化物、溴化物、生物碱盐、石灰水??硼砂、单宁酸、蔬菜的收敛剂。  7.其它对处理过程造成妨碍之物质。;(6)重金属系(镉)废液收集基准  废液类别:含重金属废液。  避免混入之物质废液不可混入下列物质:  1.有机物质。  2.强酸。  3.金属、金属盐。  4.还原剂。  5.磷  6.其它对处理过程造成妨碍之物质。; (7)氰系废液收集基准  废液类别:含氰化物废液。  避免混入之物质废液不可混入下列物质:  1.酸性物质。  2.有机物质。  3.强氧化剂如:硝酸盐、亚硝酸盐、过氧化物及氯酸物。  4.汞、氯、溴及会引起爆炸产生有害气体及恶臭等成分。  5.二氧化碳。  6.常温下析出之结晶、橡胶、皮革屑、碎布、金属片等。  7.其它对处理过程造成妨碍之物质。;(8)汞系废液收集基准  废液类别:含汞废液。  避免混入之物质废液不可混入下列物质:  1.有机物质。  2.碱性物质。  3.钾、钠、镁、锑、砷、硼砂、铜、铁、铅。  4.蚁酸盐、硫酸盐、磷酸盐、次磷酸盐、碳酸盐、蛋白毒、氨、硫化物、溴化物、生物碱盐、石灰水、单宁酸、蔬菜的收敛剂。  5.其它对处理过程造成妨碍之物质。; ;(1)漂白粉和无机氧化剂的亚硝酸盐、亚氯酸盐、次亚氯酸盐不得与其他氧化剂混合存放。 (2)硝酸盐不得与硫酸、氯磺酸、发烟硫酸混合存放,无机氧化剂与硝酸、发烟硫酸、氯磺酸均不得混合存放。;(3)氧化剂不得与松软的粉状可燃物混合存放。 (4)遇水燃烧物不得与含水的液体物质混合存放。 (5)无机剧毒物及有机剧毒物中的氰化物不得与酸性腐蚀物质混合存放。 (6)氨基树脂与氟、氯、溴、碘及酸类不能混合存放。;污泥及固体类废弃物: 如无机污泥\有机污泥等固体废弃物,请用密封袋统一包装好后,再集中回收,切勿将此类废弃物放入废液收集桶内。 ;三、收集周转桶上的标示说明 1.容器标示(无标签不回收) 容器标示所使用之标签应贴于贮存容器之桶身上,且黏贴位置应明显使相关人员易于辨识标签上所记载之内容。以利废液之分类收集、贮存及后续处理处置。 此外,标签上之记录数据至少应包括下列几项:废液名称、废液特性之标志、产生单位、贮存期间、贮存数量。 ;实验室危险废物回收标签(样本) 实验室名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