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机械与功2滑轮教案新版教科版.doc
Page1
2.滑轮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使学生借助已有学问:理解滑轮的原理,知道滑轮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由问题的提出、揣测、经过试验探究,使学生亲身经验物理问题的探讨过程。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从而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培育抽象思维和论证问题的实力。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收集,培育肃穆仔细的操作看法及科学分析试验数据的实力。
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器材:定滑轮、绳子、钩码、弹簧测力计
分组试验器具:动滑轮、绳子、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刻度板
教学方法:采纳试验探究、探讨归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杠杆有哪三种?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2.剪铁用的剪刀和镊子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劲杠杆?
????老师出示实物并进行演示,并画出这两个杠杆的示意图。要求学生正确画出它们的力臂,讲清道理,说明结论。
????剪铁用剪刀和镊子两杠杆示意图如图所示。
?二、新课引入
????老师先举一个滑轮的实例,再要求学生举滑轮的例子,依据运用时滑轮的不同状况进行分类(即按定滑轮和动滑轮分类)。
????提问它们的特点是什么,由此给出定义: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并可以绕轴转动的轮子。
????老师给出滑轮的分类。
????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运用时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的叫做定滑轮,运用时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的叫做动滑轮。
?????再举些滑轮实例,可连接录像。
1、定滑轮
????视察定滑轮。定滑轮工作时,它的轴固定不动。
举例:如旗杆顶部的装置为定滑轮。
(2)提问:运用定滑轮有什么特点?演示试验:
①称量钩码的重力;
②演示如图所示的试验,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物体上升,拉力的方向变更,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特点是G=F。运用定滑轮吊起物体时,可以变更力的作用方向,达到操作便利的目的。
提问:运用定滑轮不能省力,那么能否省距离?能否省功?
依据下图进行演示。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上升度h相等,运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离。”由此得出访用定滑轮不能省功。
2、动滑轮
????(1)老师边讲边演示动滑轮提升重物。
????要求学生探讨分析,此时提起重物运用的滑轮与刚才演示试验运用的定滑轮有何不同点?
????老师在学生探讨后小结:动滑轮工作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另外用力方向也不同,用定滑轮时拉力方向是向下的,运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拉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
????(2)提问:运用动滑轮有什么好处?动滑轮中绳的拉力和做功状况怎样?(3)组织学生试验,按课本试验探究,参照下图进行试验。
由于探讨定滑轮时老师已演示过试验,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出试验步骤。
说明:重物用2个钩码表示,有利于分析数据。用弹簧秤测出钩码重。读取弹簧秤的示数时,跨过动滑轮的两条绳要竖直、平行。
学生试验,老师巡回指导。学生试验完毕后,老师请几组学生分别将自己的一组数据填到教材中的表格中,分析学生数据。
(4)总结:
运用动滑轮提升钩码,弹簧秤的示数约是钩码重的二分之一。
两根绳子吊着重物和滑轮,这两根绳子的力之和约等于钩码的重力,符合平衡力的原理。
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是物体上上升度H的2倍。
运用动滑轮不能省功。
说明: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也把动滑轮提升起来了,当钩码重远大于动滑轮重时,动滑轮才可忽视不计,从而得出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结论。
三、课堂小结:相识定滑轮、动滑轮。
四、实践活动建议:“发展空间”中的“我的设计”。
五、板书
2.滑轮
一、定滑轮
1.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
2.不省力,可以变更力的方向。
3.运用定滑轮不省功。
二、动滑轮
1.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
2.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变更用力方向。
3.运用动滑轮工作,不省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