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的结构.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3)石墨化处理 2000~ 3000 ℃的高温处理,使乱层石墨结构向三维石墨结构转化。 目的:提高模量 石墨化过程: 石墨晶体尺寸↑,结晶度↑,取向角↓,层间距d002↓,从而较大提高纤维的模量。 石墨化: 硬碳:难石墨化 软碳:易石墨化 中间相沥青>聚丙烯腈>黏胶丝 * (4)上浆与表面处理 碳纤维的表面活性低,必须进行表面处理(氧化和上浆)以提高纤维表面的活性,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 上浆的作用: 保护碳纤维,防止损伤与起毛, 作为碳纤维和树脂的偶联剂。 * 2)沥青基碳纤维的制造 沥青基碳纤维的原料: 天然沥青 煤焦油沥青 石油沥青 热解沥青 合成沥青 指标: ①元素组成,以H/C 表示; ②软化点; ③分子量范围大小 沥青:多种芳环缩聚物的混合物;软化点100~200℃,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很宽,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在200以上,含碳量大于70% 。 * 通过溶剂使沥青分离成不同组分: 沥青 苯或甲苯抽提 不溶物 喹啉不溶物 α树脂 (高分子树脂) 喹啉溶解 β树脂 (中分子树脂) 可溶物 γ树脂 (低分子树脂) γ树脂:500 β树脂:300~2000 α树脂:2000 * (1)各向同性碳纤维的制作 沥青碳纤维的类型: 通用级碳纤维,各向同性沥青碳纤维; 中间相沥青碳纤维 a.沥青的调制 化学组成 分子量大小和分布 流动性 将原料沥青的杂质微粒(4μm)去除后经加热处理,制成软化点180℃以上的沥青 * b. 熔融纺丝,温度比沥青的软化点高50-150℃,沥青由玻璃态转变为粘流态 c. 稳定化处理,为了保持沥青纤维纺丝在碳化时不熔,必须进行不熔化处理(酸性气体250-400℃) d. 炭化处理,氮气气体保护下在1000-1500℃进行炭化处理,去除H、N等非C元素,结构转变成多晶石墨层片结构 e. 石墨化处理,惰性气体保护下,2500-3000℃进行石墨化处理 * (2)中间相沥青碳纤维的制备 中间相沥青的调制 沥青 喹啉 80~120℃ 除去喹啉不溶物 中间相沥青 300~350 ℃ 脱氢 缩合 纺丝 不熔化处理 碳化 石墨化 * 酸性气体250-400℃ 空气中进行处理275~350℃ * 2.3.3 碳纤维的结构 1)理想的石墨晶体结构 石墨晶体结构与乱层结构图 a—石墨晶体的重叠状态;b—乱层结构的重叠状态 * 2)CF的结构 石墨层片 石墨微晶 (乱层结构) 石墨原纤 (条带结构) 碳纤维 一级结构单元 La20nm 二级结构单元 数张或数十张 三级结构 是宽度约为20 nm,长度为几百纳米的细长条带结构。 微晶之间被无定形结构隔开。 乱层结构; 层片之间的距离较理想晶体大 条带不是笔直沿纤维方向; 条带之间有针形孔隙,孔隙与纤维轴有一定夹角。 * 二维有序的乱层结构; 层片之间的距离较理想晶体大; 石墨微晶尺寸、层片间距d002及石墨化程度γ等与制造过程的热处理温度HTT和时间有关。 石墨化程度计算公式: HTT↑→La↑,Lc↑,d002↓,γ ↑。 石墨微晶与理想石墨晶体的结构差别: * 3)CF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1)热处理温度(HTT)对CF强度和模量的影响 模量升高是因为: HTT↑→La↑Lc↑ →E↑; HTT↑→ d002↓ →E↑; HTT↑(张力) →θ ↓ →E ↑。 HTT升高,模量提高,强度σ会出现峰值。 * σ(强度)有个极值: 一方面,HTT升高,原纤之间或微晶之间的交联键数目增加,并且θ ↓ 、d002↓、导致碳键密度↑→σ↑。 另一方面,HTT升高,使σ↓有如下的原因: ①T↑→微晶尺寸↑→空隙数目↓但空隙尺寸↑→应力集中↑; ②微晶尺寸小时,晶界面积大,裂纹扩展消耗能量大; ③高温牵伸,有可能拉断原纤之间的交联键,削弱晶界之间的结合力; ④皮芯结构的皮和芯的热膨胀系数不同,温度升高,残余应力增大; ⑤高温下碳纤维表面碳的蒸发,引起表面缺陷。 * (2)润湿与粘接 表面处理 (3)PAN原丝本身质量、缺陷影响碳纤维的性能 原丝分子量适中、多分散性小、取向度大; 原丝中空隙、杂质少; 原丝的直径均一 * 2.3.4 碳纤维的性能 1)力学性能 强度高、模量大。 脆性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