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球物理概论3.ppt

发布:2017-02-08约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井下仪 * * 曲线示例 * * 地球物理概论 地球物理测井: 第三部分:测井研究的主要内容 * * 第三部分:测井研究的主要内容 岩性(Lithology) 主要有三种:砂 岩(Sandstone) 石灰岩(Limestone) 白云岩(Dolomite) 二.储集层(Reservior) 石油和天然气是储存在岩石的孔隙、洞穴和裂缝中凡是具有孔、洞、缝,液体又可以在其中流动的岩石,就叫做储集层。石油和天然气就是在储集层中储集和流动的 。 * * (一)储集层的分类: 砂岩储集层 属于孔隙性储集层 岩性:砂岩 粉砂岩 泥质砂岩 2.碳酸盐岩(石灰岩和白云岩)储集层 (1)孔隙性储集层 与砂岩储集层类似 (2)裂缝性储集层 以裂缝为主储集层 A. 裂缝发育,在测井仪器探测范围内可认为均匀分布 B. 裂缝不太发育且分布不均匀 * * (3) 洞穴性储集层 由溶蚀作用产生的洞穴 3. 特殊岩性储集层 岩浆岩 变质岩 泥岩 (二)储集层描述 孔隙度(porosity) (单位:无量纲 %) 岩石(rock)的孔隙(porous): 组成岩石固相颗粒之间的空间总和 岩石的孔隙包括: 粒间(晶间)孔隙 裂缝 洞穴 岩石孔隙度: 单位体积内岩石孔隙空间占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数(%) 孔隙度的数值大,表明储藏油的空间大、可以容纳较多的石油 * * 测井解释中常用的孔隙度概念有: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和缝洞孔隙度。 其中:总孔隙度是指全部孔隙体积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用Φt表示; 有效孔隙度是指具有储集能力的有效孔隙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用Φe表示; 缝洞孔隙度是指有效缝洞孔隙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用Φf表示,它是表征裂缝性储集层储集物性的重要参数,因为缝洞是岩石次生变化形成的,故常称为次生孔隙度或次生孔隙度指数。 * * 这三种孔隙度的定量表达为: Φt =( Vt /V)×100% Φe =(Ve/V)×100% Φ2=(Vf/ V)×100% 式中: V与Vt一岩石体积与孔隙总体积; Ve与Vf一有效孔隙体积与缝洞孔隙体积。 * * 2. 渗透率(permeability) (单位:Darcy=0.97*10-12m2) 为了评价储集层的生产能力,应了解岩石的孔隙系统是否易于让油气流过。在有压力差的条件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的性质称渗透性。一定粘度的流体通过地层的畅通性的度量,称渗透率。 渗透率的数值高,则表示孔隙、缝洞之间的连通性好,石油和天然气容易流动,容易采出来,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 * 实践证明,当只有一种流体通过岩样时,所测得的渗透率与流体性质无关,只与岩石本身的结构有关;而当有多种流体 (如油和水)同时通过岩样时,不同的流体则有不同的渗透率。为了区分这些情况,常用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 * * 1)绝对渗透率:是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油、气或水)时测量的渗透率,常用符号K表示。其大小只与岩石孔隙结构有关,而与流体性质无关。因为常用空气来测量,故又称空气渗透率。测井解释上通常所说的渗透率,就是指岩石的绝对渗诱率。根据岩石绝对渗透率大小,按经验可把储集层分为: 小于1到15×10-3μm2,属差到尚可; 15×10-3μm2~50×10-3μm2的,属中等; 50×10-3μm2~250×10-3μm2的属好; 250×10-3μm2~1000×10-3μm2的,属很好; 大于1000×10-3μm2的,属极好。 * * 2)有效渗透率:当两种上以上的流体同时通过岩石时,对其中某一流体测得的渗透率, 称为岩石对该流体的有效渗透率或相渗透率,岩石对油、气、水的有效渗透率分别用Ko、Kg、Kw表示。有效渗透率大小除与岩石孔隙结构有关外, 还与流体的性质和相对含量、各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有关。由试油资料求得的渗透率是有效渗透率。 实践证明,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它在岩石中的相对含量有关,当流体的相对含量变化时,其相应的有效渗透率随之改变。为此,引入相对渗透率的概念。 * * 3)相对渗透率:岩石的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之比值称为相对渗透率,其值在0~1之间。通常用Kro、Krg、Krw分别表示油、气、水的相对渗透率。 束缚水饱和度 残余油饱和度 Sw50% 亲水岩石 * * (三) 储集层的饱和度(saturations) 饱和度: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