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课时作业.doc

发布:2018-05-17约5.07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4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54分) 1.Na2O、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为同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正确的是(  ) ①化合物 ②能与硝酸反应 ③钠盐 ④电解质 ⑤离子化合物 ⑥氧化物 A.②⑤⑥ B.①②⑥ C.①③④ D.①④⑤ 答案 D 解析 ①Na2O、NaOH、Na2CO3、NaCl、Na2SO4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①正确。②NaCl、Na2SO4与硝酸不反应,②错误。Na2O属于钠的氧化物,NaOH属于碱,故③⑥错误。④Na2O、NaOH、Na2CO3、NaCl、Na2SO4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④正确。⑤Na2O、NaOH、Na2CO3、NaCl、Na2SO4都属于离子化合物,⑤正确。即分类标准正确的是①④⑤,故本题选D。 2.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 ②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 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 ⑤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 ⑥豆浆和雾都是胶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③⑤⑥ D.①③④⑥ 答案 D 解析 水煤气不是可再生能源,纯碱为Na2CO3是一种盐而不是碱,因此②⑤错误。 3.如图为雾霾的主要成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重金属离子可导致蛋白质变性 B.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 C.SO2和NxOy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D.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人为因素之一 答案 C 解析 NO、NO2都不属于酸性氧化物。 4.(2017·北京海淀区下学期期中)拉烟飞行原理是用氮气将拉烟剂带入飞机燃料燃烧后喷出的高温气体中,其中的水蒸气与汽化后的彩色拉烟剂遇冷凝结形成“彩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彩雾”是一种混合物 B.上述过程中有物理变化 C.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促使拉烟剂汽化 D.“彩雾”的形成与焰色反应的原理相同 答案 D 5.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且都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  ) A.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冷却NO2气体 B.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 C.木炭吸附NO2气体;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 D.向品红溶液中加入Na2O2;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答案 C 解析 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和冷却NO2气体都发生化学反应,A不符合题意;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但均无颜色变化,B不符合题意;木炭吸附NO2气体是物理变化,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且均有颜色变化,C符合题意;向品红溶液中加入Na2O2和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均为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6.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B.“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答案 A 解析 青蒿素的提取属于物理变化。 7.“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具有的性质有(  )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⑥ 答案 C 解析 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能透过滤纸、静置不会析出黑色沉淀,故①⑤⑥错误。 8.下表所列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符合下图所示关系的是(  ) 选项 X Y Z A 光导纤维 酸性氧化物 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B 纯碱 碱 化合物 C 电解质 化合物 纯净物 D H2SO4 含氧酸 强酸 答案 C 解析 A项,光导纤维属于酸性氧化物,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项,纯碱不是碱而是盐;C项,电解质是化合物,化合物都是纯净物;D项,H2SO4是含氧酸,但含氧酸不一定都是强酸。 9.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与粒子的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 答案 C 解析 直径大于1 nm而小于100 nm的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粒子直径小于1 nm,可透过半透膜和滤纸,而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不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形成的,而溶液中的小分子或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非常微弱,故无此现象;萃取是利用了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不同,与分散质粒子大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