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0讲 分子结构与性质学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40讲 分子结构与性质
1.共价键
(1)共价键的本质与特征
①本质: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电子云的重叠)。
②特征: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共价键的方向性决定着分子的立体构型,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着每个原子所能形成的共价键的总数或以单键连接的原子数目是一定的。
(2)共价键的分类
(3)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
①概念
②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a.键能越大,键长越短,化学键越牢固,分子越稳定。
b.
(4)等电子原理
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相似,如CO和N2。
等电子体的微粒有着相同的分子构型,中心原子也有相同的杂化方式。
2.分子的立体构型
(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①理论要点
a.价层电子对在空间上彼此相距最远时,排斥力最小,体系的能量最低。
b.孤电子对的排斥力较大,孤电子对越多,排斥力越强,键角越小。
②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与分子立体构型的关系
(2)杂化轨道理论
①杂化轨道概念: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原子内部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重新组合的过程叫原子轨道的杂化,组合后形成的一组新的原子轨道,叫杂化原子轨道,简称杂化轨道。
②杂化轨道的类型与分子立体构型(3)配位键和配合物
①孤电子对
分子或离子中没有跟其他原子共用的电子对称孤电子对。
②配位键
a.配位键的形成:成键原子一方提供孤电子对,另一方提供空轨道形成共价键。
b.配位键的表示方法
如A→B,其中A表示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B表示提供空轨道的原子。如NH可表示为,在NH中,虽然有一个N—H键形成过程与其他3个N—H键形成过程不同,但是一旦形成之后,4个共价键就完全相同。
③配合物
a.组成:以[Cu(NH3)4]SO4为例
b.形成条件
中心原子有空轨道,如Fe3+、Cu2+、Zn2+、Ag+等。
配位体有孤电子对,如H2O、NH3、CO、F-、Cl-、CN-等。
3.分子间作用力
(1)概念:物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称为分子间作用力。
(2)分类:分子间作用力最常见的是范德华力和氢键。
(3)强弱:范德华力氢键化学键。
(4)范德华力:物质分子之间普遍存在的相互作用力,范德华力主要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范德华力越强,物质的熔点、沸点越高。一般来说,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范德华力逐渐增大,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也越大。
(5)氢键
①形成: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该氢原子几乎为裸露的质子)与另一个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称为氢键。
②表示方法:A—H…B
说明:a.A、B为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一般为N、O、F三种元素的原子。b.A、B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③特征: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饱和性。
④分类:氢键包括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两种。
⑤分子间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4.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极性
类型 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 形成原因 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重合的分子 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不重合的分子 存在的共价键 非极性键或极性键 非极性键或极性键 分子内原子排列 对称 不对称 (2)溶解性
①“相似相溶”的规律: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如果存在氢键,则溶剂与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
②“相似相溶”还适用于分子结构的相似性,如乙醇和水互溶(C2H5OH和H2O中的羟基相近),而戊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减小。
③如果溶质与水发生反应,将增大物质的溶解度,如SO2等。
(3)分子的手性
①手性异构:具有完全相同的组成和原子排列的一对分子,如同左手和右手一样互为镜像,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叠的现象。
②手性分子:具有手性异构体的分子。
③手性碳原子:在有机物分子中,连有四个不同基团或原子的碳原子。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分子是手性分子,如。
(4)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对于同一种元素的无机含氧酸来说,该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如果把含氧酸的通式写成(HO)mROn,R相同时,n值越大,R的正电性越强,—R—O—H中的氧原子的电子就会越向R偏移,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就越容易电离出H+,酸性也就越强。如H2SO3可写成(HO)2SO,n=1;H2SO4可写成(HO)2SO2,n=2。所以H2SO4的酸性强于H2SO3。同理,酸性:HNO3HNO2,HClO4HClO3HClO2HClO。
1.正误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以极性键结合起来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
(2)非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
(3)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
(4)σ键比π键的电子云重叠程度大,形成的共价键强。( )
(5)卤素单质、卤素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