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第2课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下列有机物中有几种H原子以及个数之比? 2种;9∶1 1种 3种;3∶2∶1 4种;3∶2∶1∶6 CH3-CH-CH3 CH3 CH3-C-CH3 CH3 CH3 CH3-CH2-CH-CH3 CH3 CH3-CH2-OH * 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4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课时2) 将下列各组混合物与对应的分离方法连线: 汽油和柴油 重结晶 溴 水 分液 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蒸馏 四氯化碳和水 萃取 分离、提纯 步骤 方法 蒸馏、重结晶、萃取等 思考与交流 得到纯净的有机物后,如何确定它的 分子式 ? CO2 H2O 一定量 有机物 燃烧 C O ? H 元素定性分析 确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 用化学方法鉴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 H2O CO2 元素定量分析 确定有机物的实验式 将一定量的有机物燃烧并测定各产物的质量,从而推算出各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计算该有机物分子中所含元素原子的最简整数比,即确定实验式。 某含C、H、O三种元素的未知物A,经燃烧分析实验测定该未知物碳的质量分数为52.16%,氢的质量分数为13.14%,试求该未知物A的实验式。 【思路点拨】 (1) 先确定该有机物中各组成元素原子的质量分数 (2) 再求各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1、元素分析:李比希法→现代元素分析法 三、元素分析与相对分子质量的确定 元素分析仪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1803~1873) 李比希对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有什么贡献? 李比希法:定量测定有机物中碳和氢元素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将准确称量的样品置于一燃烧管中,再将其彻底燃烧成二氧化碳和水,用纯的氧气流把它们分别赶入烧碱石棉剂(附在石棉上粉碎的氢氧化钠)及高氯酸镁的吸收管内,前者将排出的二氧化碳变为碳酸钠,后者吸收水变为含有结晶水的高氯酸镁,这两个吸收管增加的重量分别表示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重量,由此即可计算样品中的碳和氢的含量。如果碳与氢的百分含量相加达不到100%,而又检测不出其他元素,则差数就是氧的百分含量。本法的特点是碳氢分析在同一样品中进行,且对仪器装置稍加改装后,即能连续检测其他元素。 “李比希元素分析法”的原理: 取定量含C、H(O)的有机物 加氧化铜 氧化 H2O CO2 用无水 CaCl2吸收 用KOH浓 溶液吸收 得前后质量差 得前后质量差 计算C、H含量 计算O含量 得出实验式 将一定量的有机物燃烧,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并作定量测定,通过无机物的质量推算出组成该有机物元素原子的质量分数,然后计算出该有机物分子所含元素原子最简单的整数比,即确定其实验式(又称为最简式)。 例1、5.8 g某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CO2 13.2 g , H2O 5.4 g 。含有哪些元素? 思考:能否直接确定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实验式和分子式有何区别? 实验式和分子式的区别; 实验式:表示化合物分子中所含元素的原子数目最 简整数比的式子。 分子式:表示化合物所含元素的原子种类及数目的式 子,表示物质的真实组成。 n(C)∶n(H)∶n(O)=13.2/44∶5.4×2/18∶1.6/16 =0.3:0.6:0.1=3∶6∶1 ∴实验式为 C3H6O 某含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未知有机物A,经燃烧分析实验测定该未知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52.16%,氢的质量分数为13.14%。 (1)试求该未知物A的实验式(分子中各原子的最简单的整数比)。 (2)若要确定它的分子式,还需要什么条件? C2H6O 相对分子质量 有哪些方法可以求相对分子质量? (1)M = m / n (2)根据有机蒸气的相对密度D: D =M1/M2 (3)标况下有机蒸气的密度为ρg/L, M = 22.4L/mol ×ρg/L 质谱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2.相对分子质量的确定——质谱法 有机物分子 高能电子束轰击 带电的 “碎片” 确定结构 碎片的质荷比 (由于分子离子的质荷比越大,达到检测器需要的时间最长,因此谱图中的质荷比最大的就是未知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很多,质谱法是最精确、最快捷的方法。它是用高能电子流等轰击样品分子,使该分子失去电子变成带正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