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osahs患者双侧鼻腔扩ppt课件.ppt

发布:2018-06-08约1.59千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OSAHS患者双侧鼻腔扩容术前后鼻腔通气程度主客观的变化 贵州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彭易坤 一、概述 二、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病例 2010年12月一2012年12月在我院(超过7h)PSG监测,按照2009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刊登的OSAHS诊断和外科治疗指南新标准:诊断为中、重度OSAHS(有腭咽和鼻腔平面阻塞)、资料完整并积极配合随访的患者共75例,男68例,女7例,24-65岁。均先行双侧鼻腔扩容术患者。 口咽检查情况 双侧扁桃体肿大Ⅰo48例、Ⅱo23例、Ⅲo4例,同时伴有悬雍垂肥厚16例;舌体肥大19例;咽侧索和软腭肥厚49例,结合上气道MRI检查并测量结果显示口咽平面明显阻塞患者62例。 鼻腔检查情况 鼻腔检查:鼻中隔不同程度偏曲58例,其中54例伴下鼻甲肥厚,单纯下鼻甲肥厚12例。 (二)方法 所有患者于双侧鼻腔扩容术前及术后3个月使用鼻声反射仪对总鼻阻力进行检测,鼻塞主观测试采取鼻塞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鼻塞程度评估 采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VAS评分对鼻塞主观症状进行量化评分。 鼻腔通气功能客观评估 采用鼻阻力计和鼻声反射仪依次对患者进行鼻阻力测量和鼻声反射评估。 手术方法 三位一体、左右对称的---双侧鼻腔扩容术: 在全麻鼻内镜下进行,所有患者均行双侧下鼻甲黏骨膜下部分切除术、或把下鼻甲骨咬碎但不取出,最大程度地保护下鼻甲黏膜组织。58例合并不同程度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均行鼻中隔成形术,所有患者均依据鼻窦三维CT检查情况不同程度的开放上颌窦和筛窦、额窦或蝶窦。 三、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2009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刊登的OSAHS诊断和外科治疗指南标准。 Epworth嗜睡量表 四、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6.12软件统计数据,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各组均数以±s表示,术前、术后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五、结果 鼻窦三维CT检查情况: 鼻窦炎患者38例; 鼻窦发育过度(以上颌窦底壁超过鼻腔底壁为发育过度)39例; 双侧中鼻甲反向偏曲36例。 结果 手术情况: 75例患者均行双侧鼻腔扩容术,所有患者存在口咽平面不同程度的阻塞,其中有45例患者术后一周再次行H-UPPP术。 治疗效果评定情况:如表1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仅做鼻腔扩容术患者 30 2 12 9 7 76.67 鼻腔扩容术+H-UPPP 45 12 18 13 2 95.56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2个月ESS评分情况如下表2: 仅做鼻腔扩容术患者 鼻腔扩容术+H-UPPP患者 术前ESS评分 17.47±4.82 18.45±4.62 术后ESS评分 13.36±3.64 6.37±3.38 P值 0.05 0.05 结果 75例患者鼻阻力和主观通气程度:见表3 75 Pa TNR(kPa/L·s) 150 Pa TNR(kPa/L·s) VAS平分 术前 0.64±0.14 0.73±0.142 6.69±1.53 术后3月 0.28±0.15 0.31±0.13 3.38±1.37 术后12月 0.27±0.12 0.29±0.11 3.42±1.25 结果 75Pa TNR和150 Pa TNR术后3个月跟术前相比较分别为t=15.19、t=18.89, 术后12个月跟术前相比较分别为t=17.38、t=21.21,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VAS平分术后3个月、12个月时分别与术前相比较t=13.96、t=14.33,也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