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工程硕士管理经济学课件四.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五、规模经济与长期成本函数 长期平均成本函数的“U”型表明,在低产量范围内,长期平均成本是下降的,在较高产量范围内是上升的。 1、规模经济 长期平均成本在较低的可能产量范围内下降的原因通常可归为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可能来源分为三类: (1)与产品有关的经济性——即与一种产品的产量相联系的规模经济。 设备专用化 工作专门化 学习曲线效应 第三十页,共七十八页。 (2)与工厂有关的经济性——即与一个工厂的(多种产品的)总产量相联系的规模经济。 资本投资 间接费用成本 设备维修 (3)与厂商有关的经济性——与一个厂商经营的总产量相联系的经济性。 生产和分销 资金筹集成本 营销和促销 技术革新 管理 第三十一页,共七十八页。 2、规模不经济 长期平均成本在产量较高时上升通常是由规模不经济造成的。主要原因如下: (1)由于顾客分散而造成的单个工厂的运输成本; (2)劳动市场中的不完全性; (3)经营规模扩大时,管理人员薪金成本的增加; (4)随着企业经营规模扩大,因决策延误或失误和管理人员积极性减弱或被干扰而产生的损失。 第三十二页,共七十八页。 3、学习曲线 在成倍地制造一种产品的过程中,人们观察到,连续生产一个单位产量所要求的投入要素数量是随着累积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这种递减被称为学习曲线效应。这种学习现象在劳动投入要素和成本的形态中最为常见。原因如下: (1)工人对工作任务熟练程度的提高; (2)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的改进; (3)废品和重复工作的数量的减少; (4)对技术工人需要的减少等。 第三十三页,共七十八页。 学习曲线关系通常由一个固定的百分比来表示,这个百分比代表产量每扩大一倍时,单位产量的投入要素(或成本)减少量所占的比例。 例如,劳动投入要素和成本遵循一条80%的学习曲线。若生产第1个单位产量的劳动成本为1000元,第2个产量的单位成本就为1000?0.8=800元,第4个产量的单位成本为800 ? 0.8=640元,第8个产量的单位成本为640 ?0.8=512元,第16个产量的单位成本为512 ?0.8=409.6元,依次类推。 第三十四页,共七十八页。 学习曲线关系可用代数式表示如下: C = a Q b 式中的C为第Q个单位产量的投入要素成本,Q为连续的生产量,a为第一个单位产量的投入要素成本,b是单位产量投入要素成本的减少比率(一般为负值,不与学习曲线百分比相同)。 单位要素成本 累积产量 学习曲线 第三十五页,共七十八页。 电力:短期与长期成本 许多经济学家和工程师对电力生产的长期成本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存在规模经济性,即在其发展历史中的LAC线为一条下降的成本函数。从而电力企业能显著地在LAC线的左侧选择其建厂规模,也意味着其LMC总小于LAC。 电力企业的规模经济性主要体现在发电的技术上,电厂容量越大,发电越便宜。主要的制约因素是电的传输成本。电产量越是集中在一个单独的大容量厂生产,电被输送到地理位置较分散的用户所需的传输成本越高。 第三十六页,共七十八页。 电力企业的短期成本线与长期情况有很大区别。发电系统必须在短期甚至一天中满足用电量的巨大波动(电是无法储存的),高峰时段要比非高峰时段生产和传输更多的电。然而电力企业不可能通过调整其固定容量来适应每天的用电波动,因为这种波动随时都在发生,且都是暂时的变化。所以其短期产量的增减会沿着SMC和SAC进行调整,特别在容量固定条件下,会发生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递增(至少在用电高峰,产量增大时会出现)。 第三十七页,共七十八页。 从技术上讲,在较高产量下的短期成本递增有两个主要原因:(1)配套发电设备都有其设计能力(capacity),短期超过设计能力是可以的,但会发生如过热损失、击穿风险等情况。(2)任何发电系统都有分厂,各分厂又各有不同的技术参数(产出/燃料比率)。效率最高的设备用于满足基本需求的连续供应,低效设备作为替代设备,在需求增加时才加入到生产中来,平均成本也随之上升(低效设备要耗费更多的燃料,但具有造价低、点火快等特点)。 第三十八页,共七十八页。 上述关于电力调度的事例说明,总电力系统必须考虑各生产分厂SMC的递增,若各分厂的SMC不递增的话,就不存在调度问题,所有的发电任务都分派给效率最高的厂就可以了。 第三十九页,共七十八页。 规模经济: 芯片制造的国际合资 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大约十几家大电子公司都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