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教育学基础知识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育学基础知识试题
答案:A
第9组题
1.解决复杂问题,中等偏低的兴奋水平比较有利。
A.对 B.错
答案:A
2.“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品德评价
答案:A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答案:B
第10组题
1.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
A.对 B.错
答案:A
2.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C.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答案:B
3.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
A.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答案:A
第11组题
1.智力年龄的概念是比纳提出的。
A.对 B.错
答案:A
2.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
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答案:A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
A.原型 B.原型启发
C.问题情境 D.问题对象
答案:A
第12组题
1.良好的记忆力是天才的特征之一。
A.对 B.错
答案:A
2.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A.教育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学论
答案:A
3.记忆过程包括( )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答案:D
第13组题
1.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A.对 B.错
答案:B
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
答案:B
3.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B
第14组题
1.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A.对 B.错
答案:A
2.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
A.观察力 B.想象力 C.思维力
答案:C
3.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答案:D
第15组题
1.个体早期的心理发展对人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
A.对 B.错
答案:A
2.“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
A.复杂性、创造性 B.主体性、示范性
C.长期性、间接性
答案:B
3.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 )
A.原型 B.定势 C.迁移 D.原型启发
答案:B
第16组题
1.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先天遗传起决定作用。
A.对 B.错
答案:B
2.“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答案:C
3.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是( )
A.自然适度 B.克服羞怯 C.真实坦诚 D.留有余地
答案:A
第17组题
1.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智慧只停留在动作水平。
A.对 B.错
答案:A
2.“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答案:C
3.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答案:A
第18组题
1.记忆是一个被动保持信息的系统。
A.对 B.错
答案:B
2.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
A.主体性 B.创造性 C.示范法
答案:C
3.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刻板印象
答案:B
第19组题
1.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A.对 B.错
答案:B
2.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
A.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答案:A
3.智力测验中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是( )
A.信度 B.效度 C.智商 D.常模
答案:D
第20组题
1.行动研究法的操作步骤和程序一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
A.对 B.错
答案:A
2.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A.实物直观 B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