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pdf
历史教学设计中
学情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郑州市明新中学刘俊佑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要想有效进行教习特征有清晰明确的把握,避免因为主观
学设计,必要的学情分析是不可或缺的。断导致学情分析空洞抽象,与实际情况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在进行学情大相径庭,造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的低
分析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效。
时解决,将会对学情分析乃至历史教学设(三)只注重对学生共性的分析,忽略
计的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笔者现对学情个性
分析环节所存在的普遍问题及解决对策在当前的中学历史学情分析实践中,
进行分析探讨,以供参考。关于“学生年龄段特点”或者说“学生身心
一、学情分析环节存在的问题发展水平”的分析可谓司空见惯。实际上,
(一)对学情分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在某一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点代表
环节缺失的是该群体的共性,具体到某一个体身上
尽管学情分析对教学设计的作用不往往会呈现出与共性特征不一致的特征。
言而喻,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由于认识进行学生年龄段特点分析本身并没有错,
不足而导致的教学设计过程中缺失学情但如果只注重对学生共性的分析而忽略
分析环节的现象并不罕见。要想避免这种个性分析,容易使得由此设计的教学方案
现象发生,历史教师需要摆脱“教师中心的普适性和针对性降低,并最终影响教学
论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影响,自觉重视学质量。因此,历史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
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进而对学情分析要正确认识“学生年龄段特点”等共性指
的重要性产生清晰认识,认真开展学情分标的实际价值,积极从实践中找寻学生的
析,提高学情分析和教学设计质量,个性化特征,从而为制定合情合理的教学
(二)学情分析空洞抽象,偏离实际策略提供正确依据。
有些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的时候缺(四)只注重课前的学情分析,忽视课
乏实践调查和实际了解,往往以主观断中和课后
代替客观分析,导致所得出的学情结论与学情分析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具有
学生实际差距较大,进而干扰到教学设计整体性,如果只注重课前的学情分析,忽
和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在笔者看来,学视课中和课后学情分析,就容易影响学情
生“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应当从学生分析的时效性,进而妨碍对学情的反馈与
口中调查得出,如果单凭教师猜测则很难改进,并直接影响教学设计质量。教师应
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教师在进行学情分将课中、课后学情动态与下节课的课前学
析时要通过实际调查与了解,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形成“对接”,促进课前、课中、课后
87
2025年第2期
学情分析的有机结合,这是提高学情分析法达成的学情分析结果既符合教育教学
质量的必由之路。规律,又符合历史学科特征,还符合学生
二、解决突出问题,提高学情分析和学习实际。当然,方法的熟练运用不能靠
教学设计质量“纸上谈兵”,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才
(一)提高认识,明确学情分析必须要能获取成效。
做,且一定要做好(三)把握全局,注重课前、课中、课后
导致学情分析在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学情的有机结合
中不受重视甚至环节缺失的主要原因之就一堂课为例,其课中学情分析和
一,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升学应考压力课后学情分析只可能被下一堂的课前学
的因素。由于认真细致又周密完备的学情情分析所借鉴利用,因此这种结合需要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