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3版物理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沪科版):2相互作用.ppt

发布:2017-05-20约1.17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相互作用 1.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 Ⅰ 三年3考 2.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Ⅰ 三年3考 3.矢量和标量 Ⅰ 三年1考 4.力的合成和分解 Ⅱ 三年11考 5.共点力的平衡 Ⅱ 三年10考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三年2考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年5考 1.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三种性质力的产生条件,掌握弹力、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方法以及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2.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力的合成与分解. 3.本章的重点是力与物体的平衡,尤其是摩擦力和物体的平衡两知识点,往往与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相结合,有时还与电场及磁场中的带电体的运动相结合,题目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能力要求也较高. 相互作用 三种常见的力 力的合成与分解 共点力的平衡 实验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重心 定义 相关因素 方向:竖直向下 大小:G=mg 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是万 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弹力 胡克定律:F=kx 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 大小:由物体所处的状态、所受其他外力、形变程度决定 产生条件:相互接触,接触面上发生形变 摩擦力 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大小 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物体间存在弹力、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 动趋势 力的合成与分解 分解方法 正交分解法 按实际效果分解 合力范围:∣F1-F2∣≤F合≤F1+F2 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等效替代 共点力的平衡 条件:F合=0 分析方法 Fx=0 Fy=0 图解法 解析法 正交分解法   一、知识特点   本章内容是力学的基础,是整个物理学的核心内容,有如下特点:   1.从力的概念出发,通过研究重力、弹力、摩擦力,逐步认识力的性质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时所遵守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以受力分析为基础,以正交分解为基本方法研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二、复习方法及重点难点突破   1.复习方法   对本部分内容的复习应抓好以下两个方面:   (1)注重方法及能力的培养   整体法、隔离法、分解法、合成法、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图解法等是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复习时应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使学生逐步掌握各种不同的方法,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