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中图新版).pdf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中图
新版)
东明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中图新版)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p4—p9
一、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
资源。(森林是自然资源,庄稼不是自然资源)
2、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3、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
(阳关、空气、土地、水、生物等)②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
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矿产资源)
4、淡水资源的存在形式: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
(地球上水量的97.5%为咸水,淡水只占2.5%,而且68.7%的淡水以冰川形式存在)
5、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
径流。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丰富;降水少的地区,淡水资源贫乏。
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1、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五位,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所以我们得到的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我国水资源总量很大,但人均很少。我国是
一个水资源不丰富的国家。
2、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
在时间上,河川径流夏秋季节丰沛,春冬季节水量减少。影响:水旱灾害。降
水过于集中,夏季洪灾,春季旱灾;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造成径流年际变化大,连
续几年的丰水或连续几年的枯水。
在空间上,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总体呈现南方多水、北方少水的
状态。影响:北方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加剧北方
缺水的状况。
3、水污染原因:工农业发展,部分地区的工厂、乡镇企业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
排入河流、湖泊。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水污染更为严重。淮河、海河和辽河是
我国受污染最重的河流。
三、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
1、供水紧张原因: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污染也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
解决方法: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喷灌技术是农业节水及增产的重要措施。)
2、改变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空间):调水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引滦入津工
程、南水北调工程等。)(P7E图)
3、解决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修建水库。丰水期蓄水,枯水期防水,保持下游较
稳定的流量。功能:防洪、灌溉、发电、城市供水、航运等。
4、防治水污染。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p10—p16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中图新版)第2页共14页
东明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中图新版)
1、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类型多样:
林地、耕地、草地、沙漠、戈壁等,期中比例最大的是草地(40.9%)。分布:耕
地和林地(东部季风区):草地、戈壁、石山、高寒荒漠(西部内陆地区)。
2、特点:①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耕地居世界第四
位,林地居世界第五位。)②山地多,平地少。③后备耕地资源匮乏。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农业类型:种植业(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既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林业(东
部的山地地区)、畜牧业(西部内陆地区)和渔业(长江中下游地区)等。
2、因地制宜:利用各个地方的自然条件的优势,把最适宜的农业生产部门,布局
在适宜它发展的地区。
3、东南部和西北部分界线: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也是耕地和草地的分界线)。
东南部特点:土地肥沃、季风活跃、气候温暖、雨热同期。(种植业)
在东南部,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南方:湿热多雨,集中了93%的水
田(水稻、油菜)。北方:降水偏少,气温略低,旱地的主要分布区(小麦、棉花)。
4、森林分布:东南部的山地地区。我国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南方
林区。
5、畜牧业分布:西北部,草场广布。(内蒙古盛产三河马、三河牛)
三、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1、土地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沙尘暴。
2、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
①人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