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复习题稿.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机械工程材料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刚度: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指标为弹性模量:E=/ 。强度:材料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指标:抗拉强度b:材料断裂前承受的最大应力。屈服强度S:材料产生微量塑性变形时的应力。疲劳强度-1:无数次交变应力作用下不发生破坏 的最大应力塑性:材料断裂前承受最大塑性变形的能力。指标为伸长 率、断面收缩率。硬度:材料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指标为HB(布氏硬度)、HRC(洛氏硬度)。韧性:材料从变形到断裂整个过程所吸收的能量。第二部分 晶体结构晶格尺寸:指晶格晶胞的大小,可以用晶格常数表示。晶胞原子数:指一个晶胞内所含有的原子数目。原子半径:晶胞中相距最近的两个原子之间距离的一半。配位数:晶格中与任一原子处于相等距离并相距最近的原子数目。(等距离、最近邻)致密度:常见纯金属的晶体结构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晶格常数aaa原子半径原子个数246配位数81212致密度0.680.740.74滑移面{110}x6{111}x4六方底面x1滑移方向111X2110X2底面对角X3滑移系12123常见金属-Fe、Cr、W-Fe、Ni、ALMg、Zn体心立方、面心立方晶格主要晶向的原子排列和密度。金属晶体缺陷(1)点缺陷:①空位:晶格中某个原子脱离了平衡位置,形成空结点。②间隙原子:某个晶格间隙挤进了原子。③异类原子:材料中总存在着一些其它元素的杂质。(它们可形成间隙原子,也可能取代原来原子的位置,成为置换原子)(2)线缺陷①晶体中最普通的线缺陷是位错,它是在晶体中某一处有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3)面缺陷面缺陷包括晶界和亚晶界。第三部分 铁碳合金相图(☆)第四部分 杠杆定律(☆)1、杠杆定律:杠杆的两个端点为给定温度时两相的成分点,而支点为合金的成分点。2、注意:运用杠杆定律时注意,它只适用于相图中的两相区,并且只能在平衡状态下使用。3、杠杆定律的应用:①确定某一温度下两平衡相的成分;确定某一温度下两平衡相的相对量。第五部分 钢的热处理(☆)钢的热处理:是根据钢在固态下组织转变的规律性,通过不同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合金的内部组织,从而得到所要求性能的一种加工工艺。2、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共析钢)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共析钢)(☆)转变类型转变产物形成温度转变机制显微组织特征HRC获得工艺珠光体PA1-650扩散型粗片状,F、Fe3C相间分布5-20退火S650-600细片状,F、Fe3相间分布20-30正火T600-550极细片状,F、Fe3C相间分布30-40等温处理贝氏体B上550-350半扩散型羽毛状,短棒状Fe3C分布于过饱和F条之间40-50等温淬火B下350-MS竹叶状,细片状Fe3C分布于过饱和F针上50-60等温淬火马氏体M片MS-MF无扩散型片状60-65淬火M板条MS-MF板条状50淬火 3、回火分类回火按回火温度分为回火类型回火温度回火组织性能及应用组织形态低温回火150-250回火马氏体保持高硬度,降低脆性及残余应力,用于工磨具钢,表面淬火及渗碳火件过饱和α-Fe+ ε- 碳化物 中温回火350-500回火屈氏体硬度下降,韧性、弹性极限和屈服强度↑,用于弹性元件保留马氏体针形F+细粒Fe3C 高温回火500-650回火索氏体强度、硬度、塑性、韧性、良好综合机械性能,优于正火得到的组织。中碳钢、重要零件采用。多边形F+粗粒状Fe3C 第六部分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1、塑性变形的两种形式:滑移和孪生。①滑移:是指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滑移面)和晶向(滑移方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滑动位移的现象。②滑移变形的特点:①滑移只能在切应力的作用下发生。②滑移常沿晶体中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或晶向)发生。因为原3子密度最大的晶面(或晶向)上,原子结合力最强,但晶面(或晶向)之间原子间距最大,结合力最弱,产生滑移所需切应力最小。2、三种典型金属晶格的滑移系第七部分 金属材料的热加工冷加工:低于再结晶温度的加工。热加工:高于再结晶温度的加工。3、热加工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①使组织致密、成分均匀、晶粒细化,力学性能提高。②热加工可获得细小均匀、等轴的再结晶晶粒,从而使金属的力学性能全面提高。③热加工可使各种可变形的夹杂物会沿变形方向拉长呈流线分布,也称纤维组织。热加工时应力求使流线合理分布。④热加工常会使复相合金中的各个相沿着加工变形方向交替地呈带状分布,称为带状组织。带状组织会使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产生方向性,特别是横向塑性和韧性明显降低。一般带状组织可以通过正火来消除。第八部分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1、铝合金的热处理:固溶处理+时效。(☆)铝合金牌号表示方法名称牌号举例防锈铝合金LF+序号LF21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