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卷]山西省太原五中2013-2014学年高二3月月考地理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3-2014学年高二3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1.上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是我国四个地理区域,由各区的面积和人口比,可知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各地特色农业形成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I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河谷地区土壤肥沃,水充足
B.Ⅲ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风力较小
C.II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II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河谷地区水丰富,热量充足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为东部和西部,再分别分为南北两部分,并分别命名为“绿色中国”“黄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据此回答5、6题。
5.有关题干所述四个区域的分界线,说法正确的是
A.“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
B.“金色中国”与“黄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昆仑山
C.“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
D.“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
6.应该说,这位教授对中国区域的划分还缺少一部分,这部分应该命名为
A.“黑色中国” B.“白色中国”
C.“红色中国” D.“蓝色中国”
读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土地面积、水资总量、人口及耕地分布对比图,完成7、8题。
7.a、b、c、d代表的资分别是
A.水资总量、土地面积、人口、耕地
B.耕地、土地面积、人口、水资总量
C.人口、水资总量、耕地、土地面积
D.土地面积、人口、耕地、水资总量
8.北方地区资的配置现状会导致
A.耕地后备不足 B.水资浪费严重
C.缺水问题突出 D.人均土地面积少
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9、10题。
9.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A.ab——草原广布、温差大 B.bf——地表崎岖、降水少
C.ce——光照充足、风沙小 D.dg——气候湿润、林地多
10.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合理的是
A.c以保护湿地、涵养水为主 B.d以荒漠化防治为主
C.e以保护草原草甸、湿地为主 D.f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
人们常用“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形容青藏高原的气候特色;在青海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读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局部图,回答~题。1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湿润区C.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下列解释正确的有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青藏高原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都较大 ②“一日须携四季装”——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 ③“山下百花山上雪”——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明显 日愁暴雨夜愁霜”——该地区A.①② B.③④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3~4题。
3.Q处年降雪日数不同于周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低平,水汽易进入
B.地势较高,受地形抬升作用
C.地势较高,位于东南季风迎风坡
D.锋面遇地形阻挡,在此停滞
4.与东北平原相比,该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A.降水少,气候干旱
B.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机械化水平高
回答~题。
若图中数据代表某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a表示原料,b表示能,c表示劳动力,则适合建炼铝厂的是A.① B.②C.③ D.④
.若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四个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a表示第三产业,b表示第二产业,c表示第一产业,则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A.① B.②C.③D.④
。完成~题。
公路运输是西南地区最主要的货运方式,影响其运输方式的主要因素是①地形 ②气候 ③植被 ④资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平原,长三角地区铁路货运比重明显低于环渤海地区,制约长三角地区铁路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