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水疝方治疗小儿睾丸鞘膜积液32例临床观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自拟水疝方治疗小儿睾丸鞘膜积液32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水疝方治疗小儿睾丸鞘膜积液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小儿睾丸鞘膜积液患者48例,分成治疗组32例,对照组16例。治疗组应用水疝方 ,对照组应用五苓散。观察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血、尿、大便常规变化和副反应情况。 结果:水疝方对治疗组睾丸鞘膜积液吸收、症状消失均高于对照组。治愈23例,有效8例, 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无副作用。结论:水疝方有明显改善小儿睾丸鞘膜积液临床症 状及体征的作用。【关键词】小儿睾丸鞘膜积液? 中医药疗法? 水疝方
??? 鞘膜积液是小儿最常见的疾患之一。在儿外科门诊,因鞘膜积液就诊病儿多于 腹股沟斜疝,主要是2岁以内小儿,单侧多见。鞘膜积液因腹膜鞘状突闭合不全 所致。可有不同的临床类型:①精索鞘膜积液,②交通性精索鞘膜积液,③睾丸鞘膜积液, ④交通性睾丸鞘膜积液,⑤精索睾丸鞘膜积液。其中睾丸鞘膜积液为临床常见。西医根治方 法为高位结扎鞘状突管。由于鞘膜囊肿大而且紧张,会影响睾丸血运循环,且易致踢伤和骑 跨伤,增加鞘膜囊肿受到损伤的机会,因此开发简便、有效、价廉的中医药疗法是医生的职 责。近年来笔者自拟水疝方对小儿睾丸鞘膜积液属寒湿型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同时设立 五苓散为对照组,现将结果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8例患儿均为我院儿科门诊1997年~2004年收治病例,均为男性,按2∶1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年龄11个月~9岁,平均3岁;病程15天~8个月, 平均27天。对照组16例,年龄1~8岁,平均2.5岁;病程16天~7个月,平均29天。年龄、 病程方面等经统计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齐同可比性。1.2? 诊断标准:观察病例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儿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水疝诊断依据:多为单侧性阴囊肿大,逐渐增大,伴阴囊下坠感;阴囊肿大如卵圆 型,表面光滑有波动感,与阴囊皮肤不粘连,睾丸及附睾不易摸到;透光试验阳性,穿刺可 抽到液体。证候属寒湿型:证见阴囊肿胀,坠重而痛,如水晶状,囊湿汗出,小便短少,舌 苔薄腻,脉弦。1.3? 排除标准:①交通性鞘膜积液;②内外伤、感染、血丝虫、肿瘤病史等引起继发性鞘 膜积液;③因高度腹水或肾病等形成的鞘膜积液症。2? 治疗方法2.1? 治疗组:水疝方治疗。处方:桂枝3~8g、白术6~10g、茯苓6~10g、桃仁3~5g、红花1 .5g、益母草6g、川牛膝3~6g、车前子5~10g、泽泻5g、地龙3~5g、麻黄1g、甘草3g。水煎 分2次温服。加减:气虚者加黄芪,时自汗或服药后已得微汗者去麻黄,服药后小便量明显 增多时宜加北沙参以防利水伤阴。2.2? 对照组:五苓散治疗。处方:桂枝3~8g、白术6~10g、茯苓6 ~10g、泽泻5g、猪苓5g。水煎分2次温服。以上两组均以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3? 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发布的《中医儿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拟定。治愈:局部肿物消失。有效:局部肿块缩小。无效:局部肿物无变化。3.2? 治疗结果(见下表)两组疗效比较[例(%)]
组别n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3223 (72) 8 (25)1 (3)31 (97)对照组168 (50)6 (38)2? (12)14 (88)??? 两组治愈率比较,经X2检验,P0.01,总有效率比较,经X2检验,P0.05,两组 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 典型病例? 陆某,男,4岁,2000年5月6日就诊。患孩于半个月前出现右 侧阴囊逐渐增大,经西医院泌尿科检查,诊断为“睾丸鞘膜积液”,建议手术治疗,因家长 对手术治疗有顾虑,遂要求中医药治疗。查右侧阴囊肿胀如水晶状,坠重而痛,肿物表面光 滑,触之有波动感,但不能触及睾丸。透光试验阳性。发育中等,面色淡白,小便量少,舌 苔薄腻,脉弦。化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正常。诊为水疝,证属寒湿凝滞,气不流畅, 经脉不通,水停阴囊。治以通阳化气,活血利水。方拟水疝方。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连 服6剂。5月12日二诊:服上方后小便量增多,微有汗出,去麻黄加北沙参12g,以使利水而 不伤阴,再服6剂。5月18日三诊,右侧阴囊明显缩小,可以触及睾丸,坠重感已减轻,续服 前方6剂。5月24日四诊:患儿两侧阴囊已对称,大小正常,透光试验阴性,积液已除,宜健 脾固肾以善后。处方:党参10g、白术6g、茯苓6g、菟丝子10g、杞子10g、芡实10g、益智仁 6g。2剂,水煎服。并嘱其增强营养。随访2年,未见复发。5? 讨论与体会5.1? 睾丸鞘膜积液主要病象是局部肿物,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