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与鸦片战争汇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题目:林则徐与鸦片战争
适用范围: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第一课《鸦片战争》。这一单元主要介绍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一系列反侵略的过程。
清王朝虽然开创了“康乾盛世”,但那只是落日余晖,很快就黯淡下去。反观西方各国,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实力迅速增强。他们对内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对外推行扩张政策。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但是,面对列强,中国人民没有屈服,出现了许许多多爱国人士,如:林则徐,邓世昌,孙中山等等,他们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复兴道路。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浪高过一浪。在历经抗争、失败、在抗争的多次反复,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反对国内外反动派的斗争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学情分析及设计思路
本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课,1840是中国近代史开端,同时英国向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本课没有重复初中历史课本中对鸦片战争中军民反抗的种种列举,而以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的起因和战败的原因为目的,这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学习必修一的都是刚刚迈入高中的新同学,由于初中的通史教育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来自不同学校,通过不同老师的教学,加之自我的学习掌握情况都不同,所以很难整体把握。所以再设计这一课,我想找一个独特的视角,无论对历史知识,对鸦片战争了解的多与少,都能参与其中,调动大家。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想到通过林则徐这个人物入手。通过对林则徐这个人物信息的搜集和介绍,让大家通过换位思考来观察历史,反观鸦片战争。我觉得这样既能消除学生历史知识参差不齐的情况又能调动学生,让他们对当时的社会,鸦片战争的原因结果,以及人的心理等都能有自己的感悟。
教学目标
1.了解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经历的跌宕起伏;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和所签订条约的内容;
2.认识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所起的作用;认识到鸦片战争后所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带来的影响;
3.能分析林则徐的命运与鸦片战争的关联;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林则徐的生平经历体会鸦片战争的开端,过程;
教学难点:《南京条约》的签订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词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林则徐的经历介绍。
六、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人物感受的方式展开新课,引发学生兴趣,通过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来感受鸦片战争中的基本史实,缓缓拉开鸦片战争的大幕,最后通过讨论分析“林则徐若不被撤职查办鸦片战争会胜利吗”来升华对本课的认识。
1.导入新课
(1)请学生讲一讲自己认识的林则徐
(2)老师PPT展示林则徐的生平简介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林则徐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嘉庆十六年赐进士,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为官40年。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设计意图:作为新课的导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常识说说林则徐,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掌握的层次;教师在PPT展示出林则徐的生平介绍,完善学生的认识。
2.人物感知
PPT展示林则徐的重要经历
(1)初露锋芒。道光十七年(1837年)初,任湖广总督,严禁鸦片,卓有成效。
(2)上书道光。次年上奏道光帝,力主禁烟。
(3)钦差赴粤。
(4)禁烟奔走。入广州之前.林则徐先弄清广州受鸦片毒害情况,查找各家烟馆,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于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抵广州,于二月初四(3月19日),林则徐会同邓延桢等传讯十三行洋商,责令转交谕帖,命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具结保证今后永不夹带鸦片,他还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还说出了“海乃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名句。
提问:林则徐的“海乃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什么意思?能反映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大海因为有矿光的度量才容纳了成百上千的河流;高山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