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计算机知识培训教学的模式初探.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人计算机知识培训教学的模式初探
摘的要:本人针对目前工人计算机培训现状,从减轻工人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的思想负担着手,接合现场教学实际,提出了一套以优化备课环节、优化教学设计的培训模式,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促使学员在“做”中“学”,从而提高培训效果。
关键词:工人 计算机培训 集体备课 宽松学习环境 任务驱动
工人计算机知识培训,一般都是集中进行,而培训对象大多基础较差,平时很少接触计算机,要在短短的几天内,把教材中的内容全部掌握,并形成较为熟练的操作技能,对学员来说,难度较大,负担较重。作为承担这项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选择最佳的培训教学模式,使教学工作做到事半功倍,以减轻学员的负担。几年来,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革,使教学质量逐渐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优化备课环节,提高教学效益
备好课是上好每堂课的前提,教师为之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工人培训班次多,参与培训的教师多,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难度,如果我们只停留于“单干”,各自备课,必然存在一些简单或重复的劳动,既浪费教师的宝贵时间,又不能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不利于培训水平的提高。我以为其实我们可优化备课环节,利用集体备课的方法来解决这一矛盾。首先由全体任课教师集体备课,讨论总体教学框架,然后分配任务,由每位教师单独备一部分内容,根据大纲,写出教学目的、要求,设置教法,设计练习,梳理出重点、难点,认真、详细、高质量地备好各章各节。然后将每位教师备好的课再进行集体讨论修改,每位教师又可根据各自学员的具体情况再进行增减完善。并坚持定期交流,修改补充,形成一套高质量的教案样本,优化教学运作过程,提高教学效益。
二、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减轻学员思想负担
工人,特别是前线工人,多数平时工作中不使用计算机,在学习之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或只会在计算机上打打游戏,基础较差,因此他们常带有一种盲目和赶鸭子上阵的感觉参加学习,对自己能否学成,收获能有多大,能否通过考试,非常没有自信,甚至还带有抵触情绪。为了减轻学员思想负担,教师应坚持做到:
首先,降低“门槛”。在每个班级的开课时要认真给学员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使他们了解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在很短的时间认识键盘和鼠标及其使用方法;介绍前期学员的学习掌握情况;使学员既充分重视,认真对待,又消除畏难情绪。确保轻松愉快,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
其次,寓教于乐,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有许多专业的概念和基本技能是比较生硬和抽象的,很难理解,而这些知识又是学员所必须要掌握的,时间长了会使学生产生恐惧感和陌生感,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为此老师应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激发学习兴趣,比如适当使用教学课件和软件,如利用纸牌和扫雷等经典游戏来完成鼠标的基本操作练习,这样学员在娱乐中完成了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另外, 为促进学生对学习对象的“理解”,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化抽象为直观,比如在进行“复制”和“粘贴”的教学中,可以将较为抽象的“复制”和“粘贴”的过程比喻成盖图章。将“文档的保存”这一操作,形象地比喻成到银行存款:首先要想好存到哪个银行(文件夹),然后要知道怎么到达(路径)指定银行(文件夹),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路径的概念和保存的方法;这样,很多抽象的问题就迎然而解,同时也消除了学生对计算机的陌生感和敬畏心。
三、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工人的短期计算机知识培训,主要是掌握各种软件的操作程序及使用方法,形成较熟练的技能、技巧,针对这些特点,我将课堂教学设计成6步教学法:
1、布置任务,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告诉学员,使之心中有数,方向明确,例如:Windows 2000的使用时,先布置一系列任务:如如何将某文件复制到自己的软件下,然后,指出本章中的复制、移动等7种文件的基本操作是该章的重点,也是使用计算机管理文档的基本要求,必须全面熟练地掌握,使学员心中有数,确定主攻方向。
2、讲解演示,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改变以往的“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的顺序,而采用“布置任务→演示完成任务的方法→归纳总结”的顺序进行讲解。首先教师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 上课时先给学生演示任务“成品”,如一公文文档,一张统计表等,然后边演示边讲授做“成品”的步骤,使学生先看到直观效果,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最后进一步分析总结完成任务的方法,概括出其规律性的知识,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
3、操作训练,每一个知识点讲解演示,立即要求学员自己动手操作,消化刚才教师讲解演示的知识点和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