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框架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作者:
———————————————————————————————— 日期:
(1) 工程概况及特点
1、 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楼工程,位于******,新建生产科研楼13406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十层,框架构造。
2、工程特点
1〕、该工程从地勘资料看地下水位较高,主楼地下室降水深度要求高。
2〕、主楼地下室为深基坑作业,因此基坑支护平安措施非常重要。
3〕、筏板根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必须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控制温度裂缝。
(2) 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法
〔一〕施工测量方案
1.建筑物轴线和高程的控制:
经测量队对建筑物进展定位及有关水准点确实定后,我施工单位将以此为依据及时建立施工轴线控制网和水准点。
2.根底及主体工程施工测量
根底工程施工主要用经纬仪、水准仪对建筑物的轴线和高程进展控制。主体工程施工时,为提高测量精度,减少测量偏差,运用激光铅垂仪同经纬仪,水准仪相结合进展施工测量。主体施工中,用激光铅垂仪将控制轴线依次由下向上传递到施工层,经复核无误后,再用经纬仪投测各轴线,确保轴线位置正确。
3.主体工程施工中的高程传递
施工中,由下层向上层传递标高,以使层高、楼面、门窗口、室内装修等工程的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标高传递采用钢尺直接丈量方式,在一层最少应设立三个±0.000标高基准点,施工中以这三个基准点为依据向上传递高程。
4.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按照施工图纸对沉降观测点的布设要求,正确埋设沉降观测点。首次对沉降观测点的高程进展测定时,必须保证初测精度,应在同期进展两次观测后决定其高程。主体工程施工中,每施工完一层,应进展一次沉降观测,主体工程完工后,每个月应进展一次沉降观测,直至交工。在沉降观测过程中,如发现沉降异常情况,应及时与设计院联系。竣工后对该建筑物仍应做沉降观测,第一年应每月一次,第二年每两个月一次,第三年每半年一次,第四年开场每年一次,直至沉降稳定。沉降观测是一项较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到四定:
〔1〕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
〔2〕固定使用水准仪及水准尺。
〔3〕使用固定的水准点。
〔4〕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展观测
〔二〕根底土方开挖及深基坑支护方案
1.根底土方工程
〔1〕本工程土方开挖共分三段,地基根底采用大开挖方式,施工机械采用2台1m3液压式挖掘机挖土,8台10t自卸汽车弃土。
〔2〕土方分层施工
由于本工程各组成局部的开挖深度不同,均超过常用挖土机的最大挖土深度,同时结合基坑标高,边坡的台阶做法及挖土机的生产效率等。
〔3〕边坡确定根据本工程各段分层的开挖深度,地质勘探报告和施工现场周边情况参照标准要求及有关规定确定边坡坡度。
〔4〕降水井设置
在坑底边侧及坑顶1m 以外开挖500mm 深,底宽400mm 明沟排水,周边均此做法设置。在基坑四周设置5~6 个集水井,直径不小于500mm,深度不小于20m,井壁用水泥管加固。每个集水井配备50m 潜水泵一台,坑上应铺设ф300mm 水泥管排水管道,将污水排至城市排污管网井内。
〔5〕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将根底平面范围内的填土全部挖除,并按?建筑场地基坑探查与处理暂行规程?Q/XJ104-64的规定进展探查与处理,处理采用砂石垫层,其压实系数不小于0.97。
〔6〕根底开挖后如遇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监理公司和建立单位,由建立单位会同设计与勘察部门进展现场处理。土方开挖及深基坑支护必须经监理工程师、建立单位代表、设计及质检部门验收,并在地基验槽记录上签字确认前方可进展下道工序施工。
2.深基坑支护
〔1〕土钉墙支护工艺
1〕本工程局部与现有建筑相邻局部采用土钉墙构造支护,基坑侧壁的平安等级为二级,其支护范围为伸出已有建筑根底边不少于3m。
2〕土钉墙施工顺序:开挖工作面→修整边坡→埋设喷射混凝土厚度标志喷射第一层混凝土→钻孔、安设土钉、注浆→安设连接件、绑扎钢筋网→喷射第二层混凝土→养护并设置排水系统。
3〕施工方法及要点
〔a〕基坑开挖和土钉墙施工应按设计和标准要求自上而下分段分层穿插作业,上层土钉注浆及喷射混凝土面层到达设计强度的70%前方可开挖下层土钉施工。并保证每一施工阶段基坑边坡的稳定性。
〔b〕钻孔采用YQ-100A 轻型架式潜孔钻,钻孔直径为100mm。土钉钢筋采用ф22,土钉水平间距为1.2m,竖向间距及孔深详见结施03 中土钉墙剖面详图。配置ф8@200 的钢筋网,坡面上下段钢筋网搭接长度为400mm。
〔c〕土钉必须与面层有效连接,应设ф16 加强筋与土钉钢筋焊接连接,按土钉水平、竖向间距通长设置。
〔d〕注浆前应将孔内残留或松动的杂土去除干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