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武术套路演练中形及神.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武术套路演练中形及神(泰州第二中学附属中学,江苏 泰州225300)
中图分类号:G8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3-0305-01
摘要:武术是我国的文化遗产,它体现着几千年华夏民族文化的精髓。形神兼备是其追求的最高境界。该文阐述的是强调形与神的重要性,注重神韵的培养,提出合理的眼神训练方法,为提高演练水平和增加艺术美提供帮助。
关键词:武术;形;神;练习方法
一、武术套路的概念
武术套路就是一连串含有技击和攻防含义的动作组合,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又被称之为“套路运动”。武术套路的动作有直观性和连续性等特点,这就对运动员的演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动作规范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形神兼备,体现我们常讲的“动有传神之妙,眼有通达之灵”武术神韵。
二、形与神的概念及其关系
(一)形与神的概念。形与神是武术套路演练中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 形”,指武术运动中人的整体外部形象或形态,可以是动态的,也可以是静态的。如“鲤鱼打挺”的动态,“燕式平衡”的静态。
所谓“神”,指的是内在的精神、神态、气质;是为武者在搏击中对敌我双方的招式往来、身体距离、动作速度、攻防时机等要素的全方位的眼察心断和瞬间产生的应对意识。
(二)形与神的关系。形与神即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武术讲究“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逐渐的形成了武术特有的“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武谚曰:“眼明手快,气势如虎”,运动员的眼神与头部方向、手臂动作的路线要相适应,否则就是“眼 不到,拳不妙;眼无神,拳无魂”。无外在的形,就无从表现内在的神;若徒有动作外在的形,而缺乏或不能很好地表现内在的神,其动作也必然是一个肤浅的、缺乏内在力度的形。
三、形
(一)取决正确形态动作的因素。正确的形态动作取决于关节和韧带的柔韧性。柔韧性是指人体关节适度幅度以及关节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和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即关节和关节系统的活动范围。在武术训练中,柔韧性可以采用动力拉伸和静力拉伸法来练习。在我们平时训练中最常见到的“弓步压腿”,有人脚跟离地,有人脚尖外撇,有人后腿屈膝,这些常见现象都是由于柔韧性的缺乏造成的。因此,准确的形态动作是建立在良好的柔韧素质之上的。
(二)劲力在形态中的重要性。劲力是一种力,在武术运动中是一种技巧之力,具有整体性,和谐性和高度集中性。如“出拳”动作中要求运动员要出拳迅速有力,力达拳面,要有寸劲。要求动作形态规范准确的基础上,带有一股巧劲,一股冲劲,一股速度,让动作更加峻拔、中正。总之,要求运动员在动作规范,柔韧好的基础上对劲力进行恰当的运用,使动作虎虎生威,更真实,更加吸引观看着的眼球。所以,在日常训练中,要把握好劲力的训练,是演练者的水平更上一筹
四、神
(一)眼法的重要性。俗话说:“形美感目,神美感心”。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它可以体现人的内心世界。武术讲究精气神,拳谚有云”手到眼到”,”手眼想随”。武术八法”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可见眼法在武术套路演练中占据重要地位,是表现动作意向和传神的关键,最能体现出武术本质的核心内容“技击”意识。由于武术套路具有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特点,所以,使得武术套路运动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性,而运动员要想给人以美的享受就必须完美的体现武术套路运动的神韵,气质和丰富的内涵。我们常讲“动有传神之妙,眼有通达之灵”,在动作的基础上,讲究的是神韵。在演练过程中,眼神对完成动作的准确性起着先导作用;适度的眼法可以增加气氛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最后还能帮助维持人的平衡。
(二)训练眼神时存在的问题。目前在训练武术时存在的问题。第一,教师对眼神练习不够重视,夸大的力度不够,导致学生眼神方面的表现能力较差,第二,教师大多侧重于武术练习的其他方面。所以,学生在练习武术时,固然是同样的动作,但给人的感觉却有着很大的差别,完全失往了武术的味道。
五、造成眼神训练欠缺的原因
(一)教师方面的原因。
武术是门表演性及高的项目,在训练是不光要注重难度,更需要我们注重艺术方面(精、气、神)却忘了“艺术”能使观看者身临其境,更能增加演练者成绩与演练效果。所以教师仅限于基础练习,对于基本功、难度的重视程度远高于眼神的训练,教练员老师在日常的训练中过于强调让运动员突破难度,保证基本功不失误,注重技术分的获得,忽略了眼神在演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学生方面的原因。
学生在练习武术时,固然是同样的动作,但给人的感觉却有着很大的差别,简单来说就是怎么看也不像是在练武术,完全失往了武术的味道。没有深入的了解“神韵”是外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