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docx
·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 双重预防机制的定义
依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是指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要举措。
图1双重预防机制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隐患排查治理
隐患排查治理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采取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
? 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程序及方法
(一)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
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前,应按照有关制度和规,针对本企业类型和特点,制定科学的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
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时,应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采取安全绩效奖惩等有效措施,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并持续更新完善。
Word资料
·
图2安全风险辨识围
(二)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
企业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后应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类别及等级,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1、安全风险类别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2、安全风险等级
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图3安全风险等级
对于确定的重大安全风险,企业应填写清单、汇总造册,按照职责围报告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三)安全风险的有效管控
企业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安全风险特点,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具体要求如下:
Word资料
·
(四)实施安全风险公告警示
企业应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对辨识安全风险进行公告警示。
1、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
企业定期组织进行风险教育和相关技能培训可确保管理层和每名员工都掌握存在的安全风险基本情况及防、应急措施。
2、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
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容。
3、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
针对存在安全风险的岗位,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写明岗位的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容。
4、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对存在重大危险源、严重职业病危害的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设置的明显警示标志,标明风险容、危险程度、安全距离、管控措施、应急措施等。
(五)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失效或弱化,极易形成隐患,最终酿成事故。企业应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
1、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2、利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实现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报告、监控、治理、销账的全过程记录和闭环管理。
3、对于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在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的同时,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
Word资料
·
? 双重预防机制的政府监管体系
(一)健全完善标准规
(二)实施分级分类安全监管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实行分类监管,按照分级属地管理原则,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安全监管部门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企业,执法检查的频次、重点容也不同。
对于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和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了属地基层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
(三)有效管控区域安全风险
公共区域的安全风险应实现有效管控,具体措施如下:1、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估
2、根据风险分布情况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确定区域安全风险等级
3、结合重大安全风险情况,汇总建立区域安全风险数据库
4、绘制区域“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不同等级的安全风险,应实行差异化管理,采取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