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基础 第二章 运动系统.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运动形式 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环转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2)肘关节 构成 肱骨下端 尺骨上端 桡骨上端 包括 肱尺关节 肱桡关节 桡尺近侧关节 鹰嘴与肱骨内、外上髁的位置关系 运动 屈、伸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3)桡腕关节(腕关节) 构成 手舟骨、月骨、三角骨、桡骨下端、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 运动形式 屈、伸、内收、外展、环转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2.下肢骨及其连结 (1)下肢骨 (每侧31块) 髋骨 股骨 髌骨 胫骨 腓骨 足骨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1)髋骨 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三骨会合于髋臼,16岁左右完全融合。髋骨下部有一大孔,称闭孔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结节、髂前下棘、髂后下棘、髂窝、弓状线、耳状面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坐骨棘、坐骨大切迹、坐骨小切迹、坐骨结节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耻骨联合面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2)股骨 股骨头 股骨颈 大转子、小转子 臀肌粗隆 内侧髁、外侧髁 髁间窝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3)髌骨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4)胫骨 内侧髁 外侧髁 髁间隆起 胫骨粗隆 内踝 腓骨头 外踝 5)腓骨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6)足骨 跗骨(7块) 距骨 跟骨 3块楔骨 骰骨 足舟骨 趾骨(14块) 跖骨(5块) 距骨滑车 跟骨结节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2)下肢骨连结 1)髋骨的连结 ① 骶髂关节 由骶骨的耳状面和髂骨的耳状面构成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坐骨大孔、坐骨小孔 坐骨大孔 坐骨小孔 骶结节韧带 骶棘韧带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② 耻骨联合 由两侧的耻骨联合面借耻骨间盘连结而成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分部:骨盆以界线为界,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 界线:由骶骨的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界线 构成:左右髋骨、骶骨和尾骨 ③ 骨盆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小骨盆 骨盆上口 界线 骨盆下口 骨盆腔 骨盆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支和耻骨联合下缘围成,呈菱形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两侧坐骨支与耻骨下支连成耻骨弓,它们之间的夹角称耻骨下角,男性为70°~75°,女性为90°~100°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男性 女性 骨盆形状 较窄长 较宽短 骨盆上口 心形 近圆形 骨盆下口 较小 较大 骨盆腔 漏斗形 圆桶形 耻骨下角 70°~75° 90°~100°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2)髋关节 构成 髋臼和股骨头 结构特点 1.头大、窝深 2.关节囊厚而坚实 3.囊内有股骨头韧带 大转子 闭孔膜 髂股韧带 小转子 耻股韧带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运动形式 屈、伸 内收、外展 旋转 环转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3)膝关节 构成 股骨下端 胫骨上端 髌骨 结构特点 1.关节囊薄而松弛,两侧有 副韧带加强 2.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 3.囊内有内、外侧半月板 4.髌韧带 运动形式 屈、伸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内侧半月板较大,呈“C”形 外侧半月板较小,近似“O”形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4)距小腿关节(踝关节) 构成 胫骨下端 腓骨下端 距骨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2)椎骨的连结 椎间盘 韧带 关节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1) 椎间盘 是连结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由髓核和纤维环构成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纤维环的后外侧比较薄弱,破裂时,髓核易向后外侧脱出,形成椎间盘突出症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2)韧带 长韧带有: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棘上韧带 短韧带有:黄韧带、棘间韧带 《解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