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转移肿瘤治疗进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CT 几个特点 全身骨显像检查阳性而X线平片阴性、有局部症状,疑有骨转移瘤的患者较有价值。 显示病变与周围神经、血管结构的关系。CT有助于发现脊柱的转移瘤有无突入椎管压迫硬膜囊及神经根。 CT可以发现早期局限于髓腔内而尚未出现明显骨质破坏的转移灶,而且有助于发现原发肿瘤灶。 CT 引导下可对病变处穿刺活检,从而提高了早期病理诊断的比率。 MRI 对仅存在于骨髓腔内的早期转移灶有很高的灵敏度,能准确显示侵犯部位、范围及周围软组织情况,并可以多平面成像,有助于探寻其他较易行穿刺活检部位的转移灶。 早期骨转移最敏感。 MRI敏感性 100%, CT敏感性 62.9% X线敏感性 48.1%。 全身骨显像-骨转移瘤首选方法 当转移灶直径≥2mm并有代谢功能改变时,骨扫描即可检出。在有5%~15%的局部骨代谢变化时也可以显示出来, 检出时间比X线检查早1~6个月,但对脊柱及局限于骨髓内的病变有相当的假阴性率。 通常对全身骨显像阳性的部位再行X线平片或CT检查进一步证实。若X线检查为阳性则可以确认为转移灶, PET-CT PET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性为91.2%,特异性81.0%,准确性为88.8%, 同机CT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性80.9%,特异性76.2%,准确性79.8%。 PET-CT融合图像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性94.1%,特异性90.5%,准确性为93.2%。 骨肿瘤的活检切取活检-是最准确、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闭合活检(经皮穿刺), 抽吸:适合于细胞成分丰富的肿瘤、骨髓肿瘤和转移瘤。 取芯:用于实质性肿瘤,尤其是含纤维、骨或软骨的肿瘤,能取到较多的肿瘤组织。 切开活检破坏肿瘤原有的屏障、包围带和软组织间室,造成肿瘤污染,应优先考虑闭合活检。 治疗在骨转移的治疗必要认识:①恶性肿瘤病人出现骨转移是常见的现象;②骨转移产生的疼痛需要立即治疗;③单纯骨转移的病人生存期要长于内脏转移的病人;④骨转移病人症状的出现,要比肺转移及肝转移早,症状亦较之严重。 治疗原则 恶性肿瘤骨转移应该采取综合治疗的策略,就是要合理应用现有各种治疗手段,控制肿瘤进展,缓解骨转移痛,预防和治疗骨相关事件,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治疗方法 具体的治疗手段 包括针对病因的全身抗肿瘤治疗--化疗 缓解疼痛症状的药物治疗--三阶梯镇痛 预防和降低骨相关事件的--双磷酸盐治疗、 缓解压迫性神经痛或降低承重骨骨折风险的----放射治疗, 恢复机体功能而进行的--外科骨置换治疗 (一)放射治疗用于骨转移治疗 一.是控制疼痛; 二.是减少病理性骨折的危险。 放射治疗后,照射部位局部止痛有效率约88%,其中疼痛完全缓解率59%,部分缓解及轻度缓解率29%。 脊椎、股骨等负重部分骨转移并发病理性、压缩性骨折的危险约30%,脊椎骨转移压缩性骨折可导致脊髓压迫及截瘫,病人一旦出现该并发病,其生存质量明显降低,生存时间明显缩短。及时负重部位骨转移灶进行姑息性放射治疗,可减低病理性骨折的危险。 大多数骨转移病人,即使是晚期癌症病人,都可能耐受局部姑息性放射治疗。 骨转移放射治疗的体外照射常用剂量及分割方法有三种: 300cGy/次,共10次; 400cGy/次,共5次; 800cGy/次,单次照射。 三种方法照射的效果及耐受性相似。骨转移单次照射技术已取得较肯定的疗效,该方法尤其适于活动及搬动困难的晚期癌症病人。值得注意的是放射治疗止痛显效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对于在放射治疗明显显效前(约3个月内)的病人及放射治疗不能完全控制疼痛的病人,仍然需要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使用止痛药。 (二) 放射性同位素治疗 骨的放射性同位素治疗是将亲骨性强,能发射β射线且半衰期适宜的放射线物质注入体内,使骨转移部位出现高度选择性的放射性核素浓聚,利用该核素不断发射的β射线对转移灶进行照射,达到止痛和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 (二)放射性同位素治疗 89Sr 、 SmEDTMP、 Re-HEDP、 P等 SmEDTMP(钐乙二胺四甲撑磷酸)对骨转移癌患者姑息治疗镇痛效果明显,而且对部分患者有消退肿瘤的作用。 89Sr(锶)在骨转移癌的摄取量是正常骨的2~25倍。89Sr的物理半衰期长,至少可滞留在转移灶内100d,因而极大部分的辐射效应在此期间达到,所以疗效较好. * * * * * * 骨转移肿瘤治疗进展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现状 1.恶性肿瘤骨转移是晚期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几乎所有恶性肿瘤均可发生骨转移。 2.常见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多发性骨髓瘤等等。 3.由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较长,因此更多的患者在发生骨转移后仍会面临治疗的问题; 4.尽管肺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