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常识性错误不得不说.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刘心武常识性错误不得不说
可卿何来恁多“谜” BRBR 有说不尽的《红楼梦》,就有层出不穷的红学热点。最近这个时期的红学热点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是所谓“秦可卿之谜”。秦可卿真的有那么多“秘密”需要揭示么?真的有那么多“谜”需要人们如此费劲地去破解么?是我们落入了曹雪芹精心设置的阅读陷阱,还是我们为自己挖了陷阱,抑或二者兼而有之?周思源说:“不遵守学术规范必定出错,许多文史常识需要澄清。”读者可以发现,他实际上是在一一驳斥刘心武解读红楼的“一家之言”。 BRBR 文/周思源/FONTBRBR B误读造成许多“谜”/B BRBR 秦可卿艺术形象身上仿佛笼罩着一层又一层迷雾,有些是作品本身带来的,有些是我们自己误读造成的。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有几个秦可卿?二、秦可卿出身究竟有没有神秘背景?三、秦可卿在与贾珍关系中的道德责任。 BRBR 秦可卿怎么会有三个?简单地说,她们分别在定稿中、梦境中和原稿中。从读者阅读所见的过程来说,第一个秦可卿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那个最后自缢身亡的少妇。她是金陵十二钗中第一个以悲剧结束自己年轻生命的女人。第二个是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子让他与之梦交“乳名兼美字可卿”的那个少女。 BRBR 这个“乳名兼美字可卿”的少女,是第一个(生活中的)秦可卿在宝玉内心深处的印记,是宝玉潜意识中的青春偶像。当十三回秦可卿的噩耗传来,宝玉从梦中听说此事,急火攻心而吐血,并且不顾贾母亲自阻拦,前往宁府,在灵前痛哭一番。甲戌本在宝玉吐血处有脂批:“宝玉早已看定可继家务事者,可卿也。今闻死了,大失所望。急火攻心,焉得不有此血!为玉一叹。”这些都可以证明秦可卿在贾宝玉内心深处的地位是多么重要。这里不仅有属于潜意识警幻仙曲演红楼梦层面的对她能力过人的欣赏,也有脂批者忽略了的潜意识层面的爱慕。 BRBR 第三个秦可卿是曹雪芹原稿中的那位少妇。这个如今在通行本中消失了的秦可卿身上已经包含了“秦可卿”的主要文化基因:秦可卿的死因与某种不正常的男女关系密切相关,死的地方是天香楼而不是她的住所,没有任何御医为秦可卿看过病。BRBR B给秦可卿看病的不是御医/B BRBR 有的读者认为秦可卿一定有特殊身份,主要原因之一是给她看病的都是御医,因为第十回都称他们为“太医”。既然是太医院的好几位御医给秦可卿看病,那么秦可卿的来历一定极不寻常了。这是误会。 BRBR 御医院在清代叫太医院,所以御医确实被人们尊称为太医,但是被尊为“太医”的绝大多数都不是御医。真正的御医是极少极少的。正如为官者常被人称为“老爷”,而被称为“老爷”者不一定是做官的。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首先来看看《清史稿·职官志》中关于太医院的记载: BRBR 太医院的大夫分四个级别,第一等叫“御医”,只有十三人。雍正乾隆时期为七品,和县令一个级别。第二等称为“吏目”,只有二十六人,八品与九品各十三人。第三等叫医士,共二十人,“给从九品冠带”。第四等叫“医生”,有三十人,无品,相当于现在医院里的助理医师。 BRBR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太医院的“御医”只有第一等大夫十三人,连院长、两位副院长在内才十六人。即使从最广义的意义上说,十六加二十六,加二十,再加三十,太医院的大夫总共只有九十二人。太医院的“御医、吏目、医士”这三级五十九位大夫是可以独立看病的,也就是说,有处方权;第四级的“医生”看来只能当助手。“医生”的“生”字,是“生员”的意思,“医生”是见习大夫。BRBR 在《红楼梦》中至少有六条直接证据,可以证明给秦可卿看病的不是御医,而且根本不是太医院的人: BRBR 1、尤氏多次抱怨这些“太医”不是好大夫,水平要不得。如第十回尤氏先是对金荣的母亲抱怨,来给秦可卿看病的“没个好大夫”。后来又对丈夫贾珍说:“如今且说媳妇这病,你到那里寻一个好大夫来与他瞧瞧要紧,可别耽误了。现今咱们家走的这群(听听,不是论‘个’,都论‘群’了,还好得了么)大夫,那里要得,一个个都是听着人的口气儿,人怎么说,他也添几句文话儿(不疼不痒、四平八稳、万古长青、永远正确的废话)说一遍。 BRBR 2、秦可卿得的不是疑难杂症,不难诊断,最后被一位业余医生确诊。冯紫英推荐的业余大夫张友士名不虚传,其实他只不过相当于京剧界的票友,偶尔票了一把,却比那些角儿还棒。张友士一号脉,马上就确诊,分析了一通病情病因,毫不犹豫地否定了那帮“太医”们的“喜脉”之说。 BRBR 3、可卿身边的婆子都知道那些“太医”是草包。张友士确诊后有一段文字特别值得注意:“旁边一个贴身伏侍的婆子道:‘何尝不是这样呢。真正先生说的如神,倒不用我们告诉了。如今我们家里现有好几位太医老爷瞧着呢,都不能的当真切的这么说。有一位说是喜,有一位说是病,这位说不相干,那位说怕冬至,总没有个准话儿。求老爷明白指示指示。’”可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