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专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斯大林这个名字足以震撼世界 有人说他是个残暴凶狠的魔鬼 有人说他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暴君 有人说他是十恶不赦的历史罪人 也有人把他视为天之骄子,扭转整个世界的历史巨人 他是英勇无畏的,又是冷酷无情的 基洛夫被暗杀——苏联“大清洗”的导火索 在1934年初召开第十七次党代表大会期间,按规定对总书记斯大林的鼓掌可达10分钟,对其他政治局委员鼓掌不能超过2分钟,可是政治局委员兼列宁格勒州书记基洛夫出现时,鼓掌长达10分钟之久。选举中央委员会时,斯大林是当选委员中得票最少的一个,缺票270张,而基洛夫只缺3张。斯大林对此感到十分震惊。但是,基洛夫这位在党内外深孚众望的领导人在1934年12月1日被暗杀。斯大林得悉基洛夫被害的消息后,当天赶到列宁格勒,亲自审讯凶手。他还提议对苏联刑法作了如下修改:侦察恐怖活动案件不得超过十天;被告结论于开庭前一天交给被告;判决一经作出,不得上诉,不得赦免;极刑立即执行。从此,清洗、镇压的规模迅速扩大。大批党、政、军领导人和普通群众受到迫害,遭枪杀。 此后,参与基洛夫一案侦察工作和见证的人不是死于车祸就是永久失踪。由此开始,和斯大林意见不一致的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也被指控犯有谋杀罪和叛国罪而被害。接着,内务部的部长们和主要局长被杀,参加十七次代表大会的1966人中有1108人被捕,占56%;大会选出的139名中央委员有98人被捕、被杀,占70%。在军队中总共有4万多名军官遭迫害,5名元帅中有3名被杀害,10多位副国防人民委员中无一人得以幸免,15名集团军司令中有13名被杀。同时,在经济建设部门,大批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干部被清洗,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进行。1938年末,大清洗运动才逐渐平息。 西方材料估计有500万人受牵连,30—40万人被处决。1936—1939年间,有一半以上的党员,即120万人被逮捕。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 三、斯大林模式 ⒈确立标志:1936年,苏联通过宪法 经济:高度集中(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 节;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⒉特点 政治:高度集权(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党;党的 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 思想文化:高度集中(行政干预手段管理思想学 术问题;个人崇拜) ⒊评价 ⒈积极方面: 经济上: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政治上:保证党的领导,发挥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维系政局稳定; 思想文化上:有利于统一全国人民的意志。 ⒉消极方面: 经济上:从长远看,影响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政治上:个人专断,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思想文化上: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结论: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 三、斯大林模式 ⒈确立标志:1936年,苏联通过宪法 经济:高度集中(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 节;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⒉特点 政治:高度集权(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党;党的 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 思想文化:高度集中(行政干预手段管理思想学 术问题;个人崇拜) ⒊评价:初期起积极作用;后来弊端日益显露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背景: ⑴国际形势: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之中 ⑵经济形势: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 ⑶政治形势:斯大林巩固领导地位 ⑷历史传统与社会环境:革命前存在大量封建残余;专制主义意识形态根深蒂固 ⑸个人因素:斯大林的个人性格 * 猜猜我是谁? 现在知道了吧 和旁边两位相比,兄弟我也算是一表人才吧 列宁逝世后,代之而起的是一位“钢铁般的人” 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原名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朱加施维里。他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20岁的时候,就成为了一位职业革命家。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此成为列宁的支持者。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返回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课程标准: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 农业全盘集体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