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商法》教学大纲.docx
《海商法》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0322B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提升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32讲课学时:32实验(上机)学时:0
学分:2
考试类型:□考试?考查
适用对象:法学专业
□是?否同意作为其他专业学生选修的专业拓展课
先修课程:民法总论、物权法、法学基础理论
一、教学目标
开设本课程目的在于通过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以下简称《海商法》)及相关法规,使学生充分了解海商领域的法律规范,并熟练掌握其中重点内容。在我国,海商法属于民事法律,但为解决国际通航贸易中的船货纠纷,多年来我国已经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和规则,也印证了全球范围内海事法律冲突的范围逐渐缩小,出现进一步国际统一的趋势。开设本课程有助于学生从比较法的角度出发,从《海商法》历史发展出发,在法学理论方面加深对法律渊源的理解,在法律实务方面增强案件分析能力。
目标1:以《海商法》为主线,了解本课程的主要体系,架构,通过法律条文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海商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目标2:了解《海商法》强技术性、强涉外性及风险特殊性的特点;掌握海商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原则;与国际法相衔接,让学生保持国际动态的敏感性。
目标3: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课前展示等方式,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及团队协作能力,将专业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对于海商法案例有相对专业的看法及研究。
目标4:课程思政目标,通过对国际商事理论和实践的教学,让学生们了解中国在国际商事中的重要地位和急需解决国际商事领域内高端人才紧缺的问题,注重对学生在商事争端领域的兴趣培养,自觉将自己向国际商事人才方向发展,积极努力为中国在国际商事领域争取更多的发言权。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一)教学内容
《海商法》调整海上运输关系和船舶关系。将货物运输合同、海上旅客运输合同、船舶租用合同及保险合同的成立,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要作为本课程重点讲述之内容,结合我国加入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分析个案的特殊性,把握系列案件之间的关联性。
对我国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有关海事行政法规,包括命令、条例、规定及办法等,作简要介绍,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感受我国近年来《海商法》的历史发展。
本课程的难点为本法存在特殊的法律制度,如船舶抵押制度、船舶优先权制度、海上救助制度、共同海损制度等。这一难点的学习不仅靠教师的课堂讲授而且要发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通过课下小组讨论、课前小组展示等方式积极的将学生吸引到课堂当中来,深化其了解。
课程思政切入点是国际商事纠纷解决领域内的人才紧缺,希望同学们急国家之所急,积极投入国际海事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的训练和提高,努力发展国际商事纠纷解决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主要采取老师讲解的方式,关键知识点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在课程中后期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案例分析;与此同时尽量多用多媒体教学,结合视频、图片、流程图等形式,通过视听说等多种感官刺激达到保障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基本前提;给学生适当布置课后作业,复习当天所学知识并进行预习;推荐学生阅读法学名著,增强学生理论性知识储备。
(三)与毕业要求对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要让同学们明确《海商法》相关知识内容,还锻炼学生运用法学思维去看待及解决问题,有助于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其法学知识。在学生撰写毕业论文之时能够运用本课程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及思维方式,尤其是对于致力于从事律师行业的毕业生来讲,能够运用到日后的工作过程中去。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以表格方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
教学课时分配
章节内容
讲课
实验
(实践)
其它
合计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海商法的概念
2
2
第一章绪论第二节海商法的沿革
1
1
第一章绪论第三节海商法的渊源
1
1
第二章船舶第一节概念和法律性质
1
1
第二章船舶第二节船舶国籍和登记
1
1
第二章船舶第三节我国对外国籍船舶的管理
1
1
第二章船舶第四节船舶所有权
1
1
第三章船舶物权第一节抵押权
1
1
第三章第二节留置权
1
1
第三章第三节优先权
1
1
第三章第四节有关国际公约
1
1
第四章船员第一节船员概述
1
1
第四章第二节船员的职责
1
1
第五章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第一节概述
1
1
第五章第二节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1
1
第五章第三节提单
2
2
第五章第四节调整提单和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的国际公约
2
2
第五章第五节航次租船合同
2
2
第五章第六节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合同
2
2
第六章海上旅客运输合同第一节概念和特点
2
2
第六章第二节主要内容
2
2
第六章第三节雅典公约
2
2
第七章海事特别制度
2
2
串讲和复习
1
1
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