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的危害与防治.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血脂 血脂是什么 血脂是血浆中含有的全部胆固醇。 其中主要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是不溶于水的,它们必须被能溶于水的磷脂和蛋白质包裹才能存在于血液中,并在血中循环运输。(这就好比不会游泳的人只有坐上了船,才能在江河中来去自如)。 血脂是指血清中各类脂质的总称。 脂肪的分类及其主要功能 供能 能量储存 (脂肪组织内三酰甘油) 转运形式 (脂蛋白, 游离脂肪酸) 绝缘层:器官保护层 膜的组成成分 (脂、蛋白共同构成) 细胞膜、神经髓鞘 (绝缘体) 、细胞表面 (磷酸甘油酯)、抗原性 (糖脂类) 免疫调节 类花生酸 如前列腺素 (刺激平滑肌细胞收缩)前体 固醇类激素、胆盐、维生素D前体 脂肪与健康 身体脂肪含量严重偏少的危害: 不能够很好的保护内脏器官起到防震的作用; 导致身体对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效果不佳,身体不能够很好的吸收摄入的营养成分。 体脂肪含量过少导致身体激素分泌不均匀,会抑制雄性激素的分泌,影响第二性征的正常发育 血脂的来源 (1)来自食物。 主要来自动物内脏、肥肉、蛋黄、鱼子、蚌、螺、鹌鹑蛋、黄鳝等。 (2)体内自己合成制造。 体内70%~80%的合成胆固醇来自肝脏,小肠合成约10%。可以这么说,人体除脑组织以及成熟的红细胞外,几乎各种组织都可以合成胆固醇。 血脂的去路 体内的胆固醇在不断增加的时候,同时必须不断地排到体外去,以免胆固醇在体内过多、过高地堆积,危害人的健康。 1、在肝脏中转化成胆汁酸。 胆汁酸暂时储存于胆囊内,当人体进食后,胆汁酸经胆管排人肠腔,促进食物中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最终从大便中排出体外。 2、在肾上腺皮质被合成为醛固酮、糖皮质激素、雄激素与雌激素;睾丸组织可直接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雄激素;卵巢与胚胎组织则可将胆固醇合成为雌激素和孕激素。这些激素,医学上有一个通用名字——类固醇激素。类固醇激素最终都在肝脏中被破坏,失去其生理、生化功能。这些被灭活的类固醇激素,90%在肾脏随小便排出体外。 血脂为什么会升高 1、食物中过多的脂类成分, 如动物内脏、肥肉、蛋黄、奶油、黄鳝、蚌、螺就是引起高脂血症的外源性因素。 2、合成胆固醇的原料增多。 什么东西是合成胆固醇的原料呢?一是葡萄糖,二是氨基酸,三是脂肪酸的分解代谢产物。 3、胆固醇(主要是低密度胆固醇)在肝脏中转化成胆汁酸的能力降低。 4、类固醇在肾上腺皮质、睾丸、卵巢和胎盘中合成量下降,从而使胆固醇含量增高,这也是高脂血症形成的原因之一。 5、运动量过少。 (7)组织细胞对脂肪酸的氧化利用能力减弱,也会令血脂增高。。 (8)肝脏合成脂肪的能力超过正常水平,从而导致高脂血症。 (9)组织利用脂肪的能力降低,导致脂肪被组织细胞储存起来,最终导致高脂血症。 高血脂 高血脂的发病机理 发病机制有3大类: (1)获得性因素 ①高脂饮食;②体重增加;③年龄愈大者TC会逐年增高;④雌激素缺乏;⑤药物;⑥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少动等。 (2)先天性因素 脂蛋白脂酶是清除CM和VLDL的主要酶,该酶的缺陷导致家族性工型高乳糜微粒血症等。 (3)原发性疾病 I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胆道阻塞时;肾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血脂异常症归属于内分泌和代谢疾病之内。 总胆固醇(TC) 胆固醇都必须与一种叫做载脂蛋白的蛋白质和磷脂相结合后,才能在血液中自由流动。胆固醇与载脂蛋白和磷脂结合后生成各种脂蛋白。 所谓的总胆固醇(TC)就是各种脂蛋白含有的胆固醇的总和。 我们可从食物获得胆固醇,体内也可自己合成胆固醇。正常情况下,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合成以及代谢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但当体内胆固醇超过机体的需要后,血液中多余的胆固醇就会逐渐沉积在动脉血管壁内,使动脉壁表面粗糙、增厚,变硬以后并有血栓形成,终致血管腔狭窄,最后导致冠心病和中风。 甘油三酯(TG) 甘油三酯(TG)与胆固醇一样,是所有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总和。 血中颗粒大而密度低的脂蛋白含甘油三酯的量多。当血甘油三酯特别高时,血液会呈乳白色,这种血静置一段时间后,表面形成厚厚一层奶油样物质,便是化验单上的所谓的“脂血 ” 。 甘油三酯的功能与胆固醇截然不同,甘油三酯是人体主要的能量储存库。尽管甘油三酯有诸多生理功能,但过多的甘油三酯会导致脂肪细胞功能改变和血液粘稠度增加,并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性。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所谓低密度脂蛋白(LDL)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蛋白质等。 血液的胆固醇主要是位于LDL中,占血总胆固醇(TC)的60%以上。所以,LDL-C升高常同时有TC增高。 由于LDL的颗粒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