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亚太数学建模优秀论文.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6 年G20 背景下的无人机在杨浦区安保问题研究
摘 要
本文建立了基于图论的优化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基于区域时间差异的优化模
型和无人机监控范围优化模型,利用MATLAB 和 EXCEL 等软件,对杨浦区无人机安
保问题进行了求解,得到了较为科学的结果,之后本文从多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对模型进行评价和推广,在实际无人机安保应用和国家安全战略分布具有一定的意义。
在问题一中,本文首先对无人机的参数进行设定,根据无人机参数计算出其监测范
围,随后本文将杨浦区地图按照无人机监测范围进行网格划分,并用图论进行数据存储,
建立了基于图论的优化模型,目标函数为无人机的数量最少,对监测时间和监测范围进
行约束,即每条无人机航线上的单程时间不能超过 7.5 min 和各条航线标号集合的并集
应覆盖全部标号。最后利用MATLAB 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出结果:需要13 架无人机才
能完成对杨浦区所有地点的监控。
对于问题二,本文考虑到人流量等级的界定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因此本文采用模糊
综合评价模型来评判各区域的人流量等级,并根据人流量等级来布设监测时间间隔。得
到各区域的监测时间间隔后,对问题一中的模型进行改进,主要针对各区域监测时间差
异进行改进,以此得到改进后的优化模型,即基于区域时间差异的优化模型,最后求出
最少的无人机数为20 架,完成对杨浦区所有地点的限时监控。
针对问题三,本问是建立在第一问的基础上,计算得到能使用的飞机数为9 架,同
时为了达到最大监测范围,每条航线的单程航行时间应尽可能的接近7.5min,考虑到杨
浦区边界上的网格并非整个,故在本问中无人机航线应尽量不经过非整个的网格,综上
本问可得以下三个约束条件:
1.可使用的无人机数为9 架;
2.每条无人机航线的单程航行应尽量接近7.5min ;
3.无人机航线应尽量不经过非整个的网格。
最后利用MATLAB进行求解,得出设计所用的无人机为9架时,监测计划可以提供
最大的监测范围为47.5平方公里,其覆盖面积率达到78.37% 。
本文的最大亮点在于对约束条件的数学表达上,采用集合上并集和交集的概念完成
了对覆盖所有监测区域和不经过非整个网格区域的数学表达,同时,本文解决了当前最
热门的无人机安保问题,得到的结果较为科学,严谨而不失创新。
关键词:图论 优化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MATLAB 无人机
一、问题重述
1.1 问题的背景及意义
20 国集团,又称G20 ,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2016 年第 11 届20 国集团峰会
将在中国召开,这是继APEC 后中国将举办的另一个大型峰会。此类大型峰会,举办城
市甚至举办地周围的城市都会采取严格的措施来为峰会提供保障,尤其是安全领域。举
办地地方政府都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以及应对突发事件。无
人机作为一种高科技产品,逐渐被用于国防和安保领域。
1.2 问题的提出
现在假设我国政府决定第11 届G20 峰会在上海市杨浦区举办,并打算采用无人机
对整个杨浦区进行监视。目前的无人机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比较鲁棒,能够持续飞行4 个
小时,并且当你策略改变时,无人机携带的复杂控制器可以被立即重新初始化。当地政
府要求你们团队完成以下任务:
计划 1:杨浦区所有的地方都不能脱离监控状态超过 15 分钟,请问至少需要多少
架无人机才能达到这一目标?
计划 2 :对于杨浦区而言,有些地点由于其人流量比较大,是相对比较重要的,比
如五角场的万达广场、复旦大学周边道路。这样的区域至少每5 分钟被监测一次,而有
些人流量较小的地方,可以多于 20 分钟被监测一次。请问你至少需要多少无人机来满
足上述的条件?
计划 3 :假设所有的区域都是同等重要的,都应该保持有规律地监测,但是由于发
生故障,30%的无人机无法使用了。此时,你的监测计划可以提供多大的监测范围?
二、基本假设
1.假设无人机的监测范围为正方形;
2.假设无人机全程飞行速度不变;
3.假设无人机在执行阶段没有受到外界环境影响。
三、符号说明
序号 符号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