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如何进行人性化护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如何进行人性化护理
樊 凡 余 岚 曾 珍
(民康医院 629000 四川 遂宁)
【摘 要】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由于面对的护理对象是精神病人,很多的精神病人没有行为能力,因而需要护理人员实施更多的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病人的生活中,治 疗中进行关心和关爱,给予患者足够的安慰,采用友好的服务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对精神病人健康的恢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对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如何进行人 性化护理展开了探讨。下面就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人性化护理;分级护理
0 前言
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对精神病人进行人性化护理。人性化护理的措 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护理人员在护理中动作要轻柔。二是,护理人员在对 精神病人护理中态度要友好。三是,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该进行分级管 理。四是,护理人员在护理中应该充分的尊重的精神病人的人格和尊严。五是,对精 神病人进行相关的心理指导。
1 护理中动作要轻柔
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想充分的开展人性化护理,首先应该在护理中 动作要轻柔,由于精神病人本身有着特殊性[1]。精神病人神志不清,护理人员在护理 中稍微动作过重,都会引起精神病人的强烈反应,甚至是应激反应,可能会对护理人 员进行攻击。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精神病人护理的过程中,应该确保动作的轻柔, 尽量的照顾精神病人的情绪,促进精神病人的康复。
2 护理态度要友好
护理人员在对精神病人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态度一定要友好,精神病人的心灵都 比较的脆弱[2]。因此,护理人员在对其进行护理时,应该确保护理态度上的友好,让 精神病人能够感受到护理人员是他们的朋友,而不是敌人,是在帮助他们,这样更加 有利于精神病人更加的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促进精神病人的康复。
3 应进行分级护理
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想充分的开展人性化护理,应该采取分级护理 的策略。护理人员可以将精神病人按照疾病的程度分成几个等级的护理[3]。可以将在 精神上比较兴奋和躁动,意识上有严重的障碍,以及有自残自杀倾向的精神病人。护 理人员可以将这样的精神病人设置成一级护理,就是重点的护理对象,对这样精神病 人应该进行封闭护理,进行24 小时的专人监护。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防止精神病人出现 过激的行为,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这也是精神科护理人员对精神病人人性化护理的一 项措施。
护理人员可以将在病情上已经有所好转的,已经有部分自知能力设置为二级 护理的病人,护理人员对这样的精神病人可以进行半封闭式的护理,可以不用进行24 小时的全程监护护理,在护理人员的监护下,可以让病人进行自由活动,有助于病人 的进一步康复[4]。护理人员可以将已经处于疾病恢复期的精神病人设置成为三级护理, 对这样的精神病人采用开放式护理,可以允许病人自由的外出,或者请假进行家人的 团聚等等。护理人员对精神病人实行分级护理,能够针对于精神病人病情程度的不同, 实行不同的护理方式,一方面能够充分的考虑到精神病人的感受,一方面也能够进一 步促进精神病人的病情的康复。
4 尊重病人的人格和尊严
在对精神病人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充分的尊重精神病人的人格和尊严。 护理人员应该与精神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护理人员应该根据精神病人特点以及实际 的情况等,进行相关的人性化关怀以及足够的人格尊重[5]。像,一些护理人员可以让 精神病人参与到病房的管理中,不要将精神病人看作病人,让精神病人参与到病房的 监督中,使病人能够有一点点的成就感。另外,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中,对于精神病 人的合理要求应该予以一定的满足,如果条件所限制,无法及时的满足,需要对病人 进行解释。护理人员还应该保守精神病人的秘密,不要拿病人的病情开玩笑等。在询 问有关于可回答也可不回答的病人的情况的时候,我们应该停止对病人以及家属的询 问。对在康复期的患者,应该使病人得到相应的自主权,并且进行恰当的干预。
5 对病人进行心理指导
对精神病人的心理指导也是人性化护理的一部分。心理指导的优势在于能够让精 神病人逐步的摆脱心理上的困扰。由于大多数精神病人主要是受到强烈的刺激而导致 的精神疾病,因此,护理人员从病人的患病原因上寻找突破口,然后进行有效的心理 指导,使精神病人能够在护理人员的不断心理干预之下,逐渐的接受导致刺激的事情, 能够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康复。
6 结束语
??文主要对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如何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