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章 总论 ;1 会计的涵义
1.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它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加强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经济,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完善、提高的。会计作为一项记录、计算和考核收支的工作,无论在中国和外国,都是在很早以前就出现了。;一般认为,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是近代会计的形成标志,即15世纪末期,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有关复式记账论著《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的问世,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端。
;会计在我国的发展
西周时期——“司书”、“司会”
唐宋时期——“四柱结算法”
明末清初 ——“龙门账”
清代——“天地合账”
建国前——中西会计模式并存
建国后一段时期——前苏联模式
1993年7月1日——两则两制
2000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001年1月1日——《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在国外的发展
1494年——意大利人Luca Pacioli在《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一书中系统描述复式记账法,奠定现代会计的基础
产业革命时期——会计职业大发展
1929-1933年经济危机之后——会计规范化,会计理论研究取得突破
二十世纪50年代之后——管理会计的兴起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会计信息化 Back;2.旅游会计
P1-3; 3旅游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
1.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核算职能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
2.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
4 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
4.1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42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即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要素是设置会计科目的基本依据,也是??成会计报表的基本要素。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六个: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下面分别予以说明。
1.资产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企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2.负债
负债是过去交易、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企业的负债按其偿还期限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包括企业投资人的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
;4.收入
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5.费用
费用是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包括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
6.利润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盈余。利润按其构成的不同层次可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5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5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又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会计工作的目的是反映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为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各个方面作出决策服务。会计所要反映的总是特定的对象,只有明确规定会计核算的对象,将会计所要反映的对象与包括所有者在内的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才能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开展,实现会计的目标。
;5.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由于持续经营是根据企业发展的一般情况所作的设定,而任何企业都存在破产、清算的风险,也就是说,企业不能持续经营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如果可以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并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
;5.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会计分期的目的是,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会计报告,从而及时向各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