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名师一号】2017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0章 化学实验 第1讲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课件 新人教版.ppt

发布:2016-12-14约1.14万字共7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操作。 3.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1.用作热源的仪器——酒精灯 使用注意事项: (1)用酒精灯的________加热。 (2)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________。 (3)绝对禁止拿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4)灯内酒精存量应多于容积的____________,少于容积的______________。 (5)熄灭酒精灯时只能用________盖灭,绝不能用嘴吹灭。 (6)酒精灯不用时,必须_____________,以防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太大,不易点燃。 2.用作容器或反应器的仪器 (1)能直接加热的仪器及其主要用途和注意事项如下表。 (2)需隔石棉网加热的仪器,其主要用途和注意事项如下表。 (3)不能加热的仪器,其主要用途和注意事项如下表。 3.用作分离物质的仪器 4.用作计量的仪器 5.其他常见仪器 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滴定管装滴定液时应先用滴定液润洗(  ) (2)锥形瓶用作反应容器时一定不能加热(  ) (3)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可以高于蒸馏烧瓶支管口(  ) (4)振荡分液漏斗时应关闭其玻璃塞和活塞(  ) (5)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上层液体应由上口倒出(  ) (6)高温焙烧时,用于盛放固体的仪器名称是蒸发皿(  ) (7)右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蒸馏烧瓶(  ) (8)用托盘天平称取11.75 g食盐(  ) (9)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 (10)倾倒液体的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  ) (11)用量筒量取21.48 mL盐酸(  ) 1.下述常用仪器中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  ) ①量筒 ②容量瓶 ③圆底烧瓶 ④锥形瓶 ⑤分液漏斗 ⑥酸式滴定管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⑤⑥ D.④⑤⑥ 2.有下列仪器:①漏斗 ②容量瓶 ③蒸馏烧瓶 ④坩埚 ⑤分液漏斗 ⑥滴定管 ⑦燃烧匙,其中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③⑤⑦ 3.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B.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 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4.(2016·山东淄博摸底)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可用于分离C2H5OH和H2O的混合物 B.装置②可用于收集H2、Cl2等气体 C.装置③可用于有关NH3实验的尾气处理 D.装置④可用于洗涤BaSO4沉淀表面吸附的少量氯化钠 5.下图是几种常见的加热装置。 (1)A、B、C、D四装置都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E、F装置加热时需垫_________。其中F装置中对试管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___,采用这种加热方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还原CuO可选用____装置。 (3)NH4Cl与Ca(OH)2混合加热制NH3可选用_____装置。 (4)胆矾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可选用_____装置。 (5)乙酸乙酯的制备可选用_____装置。 (6)MnO2与浓盐酸混合制氯气可选用____装置。若该装置只加热液体时,容器内必须放________________。 6.下图为常用玻璃仪器组成的六种实验装置,均可根据不同的实验需要在其中加入不同的液体或固体试剂。请用适宜装置的序号完成下列填空: (1)既能用于收集Cl2,又能用于收集NO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 (2)能用于干燥CO2气流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室制取Cl2并检验Cl2部分性质的实验中,用于除去Cl2中HCl杂质的最佳装置是______。 (4)用于尾气吸收并能防止液体倒吸到反应装置中的是________________。 (5)接在气体制备的连续实验装置中间,用于控制气流平稳的装置是_____。 1.规避计量仪器使用时的4个易失分点 (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 g。 (2)量筒的精确度为0.1 mL,无“0”刻度,小刻度在下方。 (3)滴定管的精确度为0.01 mL,“0”刻度在接近上口处。 (4)容量瓶只有一条刻度线,只能读取一个值,该数值为容量瓶的容量值。 2.实验仪器的创新使用 (1)广口瓶的多种应用。 ②集气瓶: a.空瓶,正放或倒放。两个导气管一短一长,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或小的气体(如图乙所示)。气体可以由左管或右管进入,分别为向下排空气法或向上排空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