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讲义【全】.docx

发布:2024-06-23约9.23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解剖特点

1.上呼吸道:

(1)鼻:易发生感染

(2)鼻窦:急性鼻炎时易导致鼻窦炎

(3)咽鼓管:宽、短、直,呈水平位,鼻咽炎易导致中耳炎

(4)咽部:狭窄且垂直

(5)喉部:呈漏斗形,相对较窄

2.下呼吸道:

(1)气管及支气管:右侧支气管较粗、短异物易坠入右侧支气管

(2)肺:易于感染

例题

患儿,男,18个月。发热、流涕3天。今日外耳道流出少量脓性分泌物,考虑为中耳炎。其易患中耳炎的原因是

A.后鼻道狭窄B.鼻腔相对较小

C.鼻窦口相对较大D.咽鼓管宽、短、直E.喉部较长,呈漏斗状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因为小儿咽鼓管宽、短、直,呈水平位,患鼻咽炎时易导致中耳炎。

二、生理特点

1.呼吸频率和节律: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尤其是早产儿、新生儿

年龄

呼吸

脉搏

呼吸:脉搏

新生儿

40~44

120~140

1:3

~1岁

30

110~130

1:3~1:4

~3岁

24

100~120

1:3~1:4

~7岁

22

80~100

1:4

~14岁

20

70~90

1:4

2.呼吸形态:婴幼儿呈腹膈式呼吸;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胸腹式呼吸

3.呼吸功能:储备能力均较低,当患呼吸道疾病时,易发生呼吸功能不全

三、免疫特点

sIgA低,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不足,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补体等数量和活性不足,故易患呼吸道感染

第二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

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可引起严重并发症

一、病因

普通感冒:鼻病毒所致,好发于冬春季

急性病毒性咽炎:鼻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多发生于冬春季急性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病毒A,夏季好发

急性咽结膜炎:腺病毒等

急性咽-扁桃体炎: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例题

咽-结合膜热的病原体是

A.腺病毒B.柯萨奇病毒C.埃可病毒D.鼻病毒E.流感病毒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咽-结合膜热的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好发于春夏季,可在集体小儿机构中流行。

二、临床表现

(一)一般类型:鼻咽部卡他症状

(二)特殊类型

1.疱疹性咽峡炎:高热、咽痛、流涎、拒食等。咽充血,黏膜上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病程一

2.咽-结合膜热:高热、咽痛、眼部刺痛、畏光、流泪等。咽充血,滤泡性眼结合膜炎,可有球结膜充

血,颈部及耳后淋巴结肿大。病程1~2周

(三)并发症

婴幼儿: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颈淋巴结炎、支气管炎及肺炎等年长儿:急性肾炎及风湿热

三、治疗要点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

四、护理措施

1.维持正常体温

(1)室温18~22℃,湿度50%~60%

(2)营养摄入,多喝水,必要时按医嘱静脉补液

(3)发热的护理:物理降温

(4)体温超过38.5℃时给予药物降温,按医嘱对乙酰氨基酚等

2.促进舒适

(1)清除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

(2)鼻塞严重时应先清除鼻腔分泌物后用0.5%麻黄碱液滴鼻

(3)保证口腔清洁

3.病情观察

(1)警惕高热惊厥

(2)口腔黏膜及皮肤皮疹

(3)咳嗽性质、神经系统症状等,及时报告医生

4.健康指导:空气清新、早期隔离患儿、充足营养和睡眠等例题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惊厥的主要措施是

A.按医嘱应用镇静剂B.保持安静、减少刺激C.按医嘱应用抗生素D.积极控制体温

E.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惊厥先兆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上感患儿发生惊厥主要是由于高热,所以预防的主要措施是积极控制体温。

患儿,2岁。因发热、流涕1天来诊。查体:体温39℃,精神可,咽充血,心、肺、腹无异常发现。血象:白细胞计数8*109/L、分类N45%、L55%。临床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下列处理不妥的是

A.卧床休息

B.多饮水

C.采用冷敷、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D.观察体温变化

E.建议医生联合应用两种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该患儿白细胞计数没有升高,中性粒细胞计数没有升高,证明患儿不是细菌感染,故不应该使用抗生素治疗。

第三节急性感染性喉炎

喉部黏膜急性弥漫性炎症;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喉鸣、吸气性呼吸困难为特征;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婴幼儿多见

一、病因:病毒或细菌感染

二、临床表现

起病急,症状重;发热、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喉鸣和三凹征。严重者烦躁不安、吸气性呼吸困难、青紫、心率加快等

体检:咽部充血,喉部及声带充血、水肿

三、治疗原则

1.呼吸道通畅:吸氧、雾化吸入,消除黏膜水肿

2.控制感染: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或头孢菌素类等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常用泼尼松;重症可用地塞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