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基础教学课件作者徐晓峰主编第9章零件表面的切削加工方法与选择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章 零件表面的切削加工方法 二、车削加工的应用 二、车削的工艺特点 §1-2 钻、扩、铰、镗削加工 §1-3 刨、拉削加工 §1-4 铣削加工 1. 周铣 2. 端铣 二、铣削工艺特点及应用 §1-5 磨削加工 二、磨削工艺特点 1. 外圆磨削 5. 磨削发展简介 §1-6 精整加工 第二节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2-2 内圆面(孔)的加工 §2-3 平面的加工 §2-4 成形面的加工 凸起、锋利的磨粒:起切削作用。切削厚度较大。 凸起较小、较钝的磨粒:起刻滑、挤压作用。 凹下、更钝的磨粒:起滑擦作用。 磨削 — 切削、刻滑、滑擦三个作用的综合。 三、磨削的应用 1. 精度高、表面粗糙度低; 2. 磨削温度高;800℃~1000℃; 3. 砂轮具有自锐性; 4. 径向分力Fy较大。 可加工铸铁、碳钢、合金钢等一般结构材料,也能加工高硬度的淬硬钢、硬质合金、陶瓷、玻璃等难切削材料,但不适宜塑性较大的有色金属。 磨削加工表面:外圆面、内圆面、平面、各种成形面。 1) 纵磨法 2) 横磨法 3) 深磨法 4) 无心外圆磨 2. 内圆磨削 导轮 工件 工件 托板 托板 磨削轮 磨削轮 导轮 三爪卡盘 砂轮 工件 内圆磨与外圆磨相比较: ① 表面粗糙度大; ② 生产率低。 内圆磨与铰孔和拉孔相比较: ① 可以加工淬硬工件的孔; ② 不仅能保证孔本身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还可以提高孔的位置精度和形状精度。 ③ 生产率低比铰孔低,比拉孔更低。 磨孔一般仅用于淬硬工件孔的精加工。 3. 平面磨削 周磨: 端磨: 多用于加工质量要求较高的工件。 多用于加工质量要求不高的工件,或代替铣削作为精磨前的预加工。 4. 成形面磨削 1)高精度、小粗糙度磨削 2)高效磨削 精密磨削(Ra=0.04~0.1um) 超精磨削(Ra=0.012~0.025um) 镜面磨削(Ra=0.04~0.1um) 高速磨削: 强力磨削:以大的磨削深度、小的磨削速度进行磨削。 砂带磨削:以砂带代替砂轮进行磨削。 工件 传送带 张紧轮 压轮 支承板 1. 研磨 表面粗糙度:Ra=0.025um 加工精度:IT6~IT5,表面粗糙度:Ra=0.2~0.012um 2. 珩磨 4. 抛光 3. 超级光磨 §2-1 外圆面的加工 加工方法: 车、磨、研磨 外圆面的技术要求: 尺寸精度:本身的尺寸精度(直径、长度等); 形状精度:圆度、圆柱度等; 位置精度:同轴度、垂直度等; 表面质量: 表面粗糙度 (Ra)um 尺寸公差 等级 50~12.5 IT13~IT11 粗车 6.3~3.2 IT10~IT9 粗车—半精车 1.6~0.8 IT8~IT7 粗车—半精车—精车 0.8~0.4 IT7~IT6 粗车—半精车—磨削 0.4~0.2 IT6~IT5 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 0.1~0.008 IT5~IT3 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研磨 有色金属 12.5~0.008 IT13~IT3 粗车—半精车—精车—精细车—研磨 有色金属 12.5~0.008 IT13~IT3 粗车—半精车—精车—精细车—研磨 7 0.1~0.008 IT5~IT3 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研磨 6 0.4~0.2 IT6~IT5 粗车—半精车 — 粗磨—精磨 5 适用于淬火钢、未淬火钢、铸铁等 0.8~0.4 IT7~IT6 粗车—半精车—磨削 4 1.6~0.8 IT8~IT7 粗车—半精车—精车 3 6.3~3.2 IT10~IT9 粗车—半精车 2 适用各种金属(未淬硬)、非金属材料 50~12.5 IT13~IT11 粗车 1 适用范围 表面粗糙度 (Ra)um 尺寸公差 等级 加工方法 序号 淬 淬 淬 加工方法: 钻、扩、铰、车、镗、拉、铣、磨、珩磨、研磨。 内圆面的技术要求: 尺寸精度:本身的尺寸精度(直径、长度等); 形状精度:圆度、圆柱度等; 位置精度:同轴度、垂直度等; 表面质量: ① 在实体材料上加工孔:钻 ② 零件上已铸出、锻出孔:直接扩孔、镗孔; 直径大于100mm的孔——镗孔 50~12.5 IT13~IT11 表面粗糙度 (Ra)um 尺寸公差 等级 钻 6.3~3.2 IT9 ??30 ??30 钻—粗镗—半精镗 钻—扩 3.2~1.6 IT8 ??20 ??20 钻—扩—铰 钻—粗镗—精镗 钻—(扩)—拉 钻—铰 0.8~0.4 IT7 ??12 ??12 钻—扩—粗铰—精铰 钻—镗—粗磨—精磨—珩磨 钻—粗拉—精拉 钻—粗铰—精铰 钢、铸铁、有色金属 有色金属,未淬火件 粗镗—半精镗—精镗—精细镗 9 0.4~0.025 IT7~IT6 已铸出、锻出孔 粗镗—半精镗 淬 粗磨—精磨—珩磨 8 钢、铸铁、有色金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