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点拨中考】2017年中考物理(全国版)总复习课件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共26张PPT).ppt

发布:2017-04-20约3.24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拓展:(1)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是指从透镜射出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加 大了会聚程度,即光线经过透镜后并不一定会聚到一点,只不过是比原来 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光轴。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指从凹透镜射出 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更偏离主光轴。 (2)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对光线的 会聚能力越强。;【例1】〈 2016·内江〉在图中完成光路(光线从左边射向凸透镜,折射后再射向凹透镜,最后射出凹透镜)。; 【例1】〈 2016·内江〉在图中完成光路(光线从左边射向凸透镜,折射后再射向凹透镜,最后射出凹透镜)。;举一反三训练;考点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规律:(1)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2)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 (3)实像都是倒立的,像物异侧;虚像都是正立的,像物同侧。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在光具座上,凸透镜居中,蜡烛和光屏在凸透镜两侧;点燃蜡烛,调节烛 焰、凸透镜和光屏,使三者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即“等高共轴”),从而使 像成在光屏中央。 (2)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均得不到像的原因:一是凸透镜、光屏、烛焰三者的 中心______________;二是物体在___________内或物体在_______上。 (3)遮住凸透镜一部分,成像性质不变,只是像亮度变暗。; 【例2】〈2015·聊城节选〉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_____(填“上”或“下”)调节。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cm。 (3)当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的实像,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调节蜡烛的位置,同时将光屏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1)为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由图知蜡烛位置偏低,应向上调节;(2)当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20cm=2f,所以f=10cm;(3)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物距大于2f,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则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将光屏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举一反三训练; 2-2.〈2015·雅安〉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 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 cm B.当u=12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动到24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1.照相机:物体在_______________,成_________________像,像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1)要使所成的像变大,应将照相机靠近物体,同时把镜头往外伸出。 (2)要使更多的人和景物进入镜头,应将照相机远离物体,同时把镜头往 回缩。 2.投影仪: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成__________________像,像 在_______________。 总结:要使屏幕上的像变大,下调镜头,远离屏幕;相反,上调镜头,靠 近屏幕,像变小。 3.放大镜:物体在______________,成__________________像。 总结:在一倍焦距内,远离物体,成像变大。; 【例3】〈2016·扬州〉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 脸信息。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_____透镜,它的成像与________(填“照相机” “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所成的是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已知镜头焦距为 f ,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要使屏幕上的像 大些,人应离镜头_____(填“远”或“近”)些。;举一反三训练;考点四 眼睛和眼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